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1、赵将 ...

  •   时值早春,万物复苏之际。这原是秦人大举进攻的好时机,然而战局却偏偏止步不前,秦王暴怒的吼声几乎传遍了东方六国。
      魏无忌翻阅过手中的信笺,轻轻舒了一口气,道:“赵王已派廉颇进驻长平。”
      座下魏中安颌首道:“如此甚好,廉颇将军骁勇善战,必能守住上党。”
      魏无忌看向侯嬴,问道:“先生怎么看?”
      侯嬴不答反问道:“公子又是如何看待这整件事?”
      魏无忌沉吟道:“上党乃是三晋要害之地,秦人是势在必得,以韩国的兵力要挡住秦军原也是不可能的。我本以为可以召集三晋兵力与之一敌,想不到未及发动,冯亭已经迫不及待地献地于赵。这一招十分毒辣,赵人不费一兵一卒便得到了秦人久攻不下的上党十七城,必使秦王怀恨于心——我看就连我王兄也有些忿忿。赵王是年少气盛,我却不明白为什么平原君看不出这是韩人在嫁祸。”
      侯嬴冷笑道:“公子未免自视过高了罢,难道你想的一定比平原君周到?赵人有的是精兵强将,加上上党地势易守难攻,你怎知他们必然不敌?兴许这次偏偏被他们占了大大的便宜。”
      魏无忌招架不住,投降道:“先生说得不错,我所言不过是片面之辞,王龁多半是敌不过廉颇的。”左庶长王龁是此次秦军主将,论名声论经验都远不及廉颇。
      魏中安补充道:“不过如今马服君已死,蔺相如病重,虞卿也不如从前般受重用,赵国之衰乃是不争的事实。”
      侯嬴笑道:“实话说,我也觉得赵王这招引火上身使得不错,要不是仗着还有两个大将在,说不定他要为上党赔上整个赵国呢。赵胜真是糊涂了。”
      魏无忌道:“不管怎么说,上党的燃眉之急算是解了。我们且静观其变罢。”他又取出上党地势图指点给两人看秦赵之间的形势,“廉颇在上党大约设了三道防线,一是交通要冲空仓岭,其次是丹河,最末即为赵长城。长城这一关最为紧要,一旦失守,秦人便可长驱直入,到时不仅邯郸危哉,对我大魏的军防亦是考验。”
      三人研究了一会儿地图,有人通报说龙阳君来访。魏无忌打了个招呼,去前面客厅接待龙阳君。
      龙阳君前日才从楚国观礼回来,精神回复得不错。两人见过礼分宾主坐下了,龙阳君取出一封书简交给魏无忌道:“我此去楚国得见春申君,他嘱托我将这书信交付于你。”
      魏无忌接过来展开扫了几眼,不外乎是些客套话,并邀他去楚国游玩云云。他随手将书简放在一边,饶有兴致地问道:“春申君为人如何?”
      龙阳君笑道:“他倒是与公子有些相似,待人和气得很。而且他在秦国这么多年,才回楚国不多时,门下舍人就已经过千数,很是了得。楚王年纪轻轻,往后国政多半是要依靠他的。”
      魏无忌微微一笑,心道此人如此急于招兵买马,想来也是个野心勃勃的人。
      龙阳君又道:“春申君问了我不少关于公子的事情,看来颇想与你结交一番。”
      魏无忌道:“好啦,我看他是唯恐天下不乱,才在你眼前这么打听我。可惜我不能亲自会他一会。”
      龙阳君笑道:“公子放宽心,我并未在大王面前提起此事。”
      魏无忌一揖,道:“多谢。”
      龙阳君道:“我还见到了武安君白起。秦人当年攻下了郢都,甚至焚烧楚国王陵,都是他的功劳,他竟还敢大摇大摆地去郢都。”
      魏无忌一叹道:“足见秦人气焰嚣张。白起神出鬼没,到那里都是令人丧胆的人物。”
      龙阳君道:“不过他长相倒不凶恶,反倒是齐相看来更不易亲近些。对了,这里还有一封书信是齐相要我交给中行先生的,烦劳公子转交了。”他顿一顿,又道:“想不到中行先生与齐相也有交情。”
      魏无忌眉梢一跳,顶着龙阳君暧昧的眼光淡淡道:“无诡在来大梁之前曾于齐国暂居。书信我自会给他,多谢费心。”
      龙阳君笑眯眯地又与他聊了会儿楚国见闻,便识趣地走了。
      魏无忌沉下脸,拿起给中行无诡的书简在手中摩挲着。经过龙阳君的手,自然是有人查看过没什么问题才会交给他。看他刚才的表情,真不知道田单在里面写了些什么疯话。正犹豫间,却见中行无诡从外面走进来。他略为有些心虚,将竹简递给他道:“田单给你的。”
      中行无诡道:“我方才见到龙阳君,他已经告诉我啦。”他在魏无忌身边坐下,拿过竹简便看了起来。
      魏无忌见他只是面露微笑,却看不出个端倪。等他一看完,便问道:“他要做什么?”
      中行无诡见他紧张,笑道:“没什么,他说三晋将有大变,他在齐国高居相位,可保得我平安,要我去他那里。你自己拿去看罢。”
      魏无忌委实不客气地拿过来看了一遍,果然如中行无诡所说,连措辞都算得上一本正经。
      中行无诡道:“齐国这两年休养生息,倒也没忘了关心这边的局势。”
      魏无忌道:“是啊,连他都看出来三晋有变……”他看向中行无诡,中行无诡只是笑。他轻哼一声,起身向内走去。中行无诡连忙跟上,道:“莫生气,我不逗你就是啦!”

      田单所说的三晋之变虽然还没有确实发生,但天下人却都看到秦人以五十万大军进驻上党,并且几乎是兵不血刃地冲破了廉颇在长平设下的第一道防线。一时间三晋之中人人自危,纷纷加强了西面的防卫,赵国更几乎是顷举国可用之兵支援长平。所幸秦军强势只是昙花一现,廉颇在让过敌方锋芒之后,以第二道丹河防线为凭依,与秦军隔河相望。双方自此开始僵持不下,任凭秦人如何挑衅叫阵,廉颇只勒令全军坚守不出,王龁对他也没可奈何。
      若就此局势发展,依魏无忌先前的推断,秦人终将无功而返。这一点秦人并不是看不出,只是要突破廉颇这一关又谈何容易。
      正当秦人束手无策之际,赵国却自己露出破绽来。五十万秦军压境,若真有一场血拼必然会使赵国损失惨重,因此楼昌向赵王进言可遣重使与秦王和谈。而虞卿则以为秦人旨在破赵,直接与秦人和谈多半不成,不如出重宝求得楚魏之盟,造成东方合纵之势,令秦人有所忌惮后再作图谋。赵王并未听虞卿之劝,仍是派人去与秦王谈和。结果秦人不仅不接受和谈,还将此事大肆宣扬,令东方五国都知道赵有连横之心,陷赵于孤立无援之境。
      赵王因此事恼羞成怒,几次三番催促廉颇出战以挽回颜面。然而廉颇深知此时出战必讨不得好去,对王命置若罔闻。这样一来二去,赵王认定他怯战,有了换将之心。秦人趁机在赵国散布谣言,称“秦所惧者,独马服君之子赵括也”。
      赵括在赵国也算得上是鼎鼎有名,他熟读兵书能言善辩,与人论兵几乎是战无不胜。甚至其父马服君赵奢在世时,也自认非他敌手。但赵奢以为赵括不识应变并非将才,因此赵括并未受惠文王重用。而今马服君、惠文王都已辞世,新王鉴于赵括的声名,竟然对谣言深信不疑,不顾蔺相如与马服君夫人的劝阻强行令赵括取代廉颇成为长平主将。
      赵括自视甚高,如今得到机会,自然急不可耐地要表现一番。他接收兵权之后一改廉颇稳守的策略,尽数集结长平所有赵军,渡过丹河将与秦人一拼。
      秦军已然有备,秦王暗使武安君白起接替王龁成为军中主帅。白起身经百战,且对敌我局势观察分析已久,正是在等赵括出击的这一刻。他将秦军分作三路:一路二万五千人翻山而过秘密抵达赵长城处以截断赵军与邯郸的联系,使之成为孤军;一路五千骑兵强渡丹水同样进入赵军后方,堵截其粮道,并与前一路相呼应伺机占领赵军粮仓;白起则亲自率领大军与赵括正面交锋,并且佯败以诱敌深入。
      两军交阵,一切都如同白起的预想般发展。赵括轻敌鲁莽,率领全军突击,在小胜之后贪功突进,以致于战线过长首尾不能呼应。秦军成功包抄其后路,并将其主力军与粮草辎重拦截为二。
      此时双方兵力相去不远,秦军要完成合围之势势必要分散兵力,只要诸侯有一路来援也许就能助赵括脱困。然而赵王自即位以来的种种作为令各国对他殊乏好感,兼之秦军现今气势如虹,竟然没有一国有插手的意图。
      秦王见机不可失,遂尽起秦年满十五的壮丁支援长平,力求彻底阻绝赵括军与外界的联系以及一切援军。如此一来,秦军之围已如铁桶一般,赵括分兵四路日夜突围都无法奏功。在断绝粮草被困四十六天之后,赵军无论体力或战意都已跌至谷底,赵括深知再拖延时日更是死路一条,因此仍是率军尝试突围,不幸遭秦军乱箭射死。赵军早已饥疲交困,主帅一去,纷纷弃械投降。
      降军数量庞大,白起为恐生变,令军士将其悉数活埋,仅将二百四十名年幼者遣返邯郸,以宣扬秦军之威。
      此役赵国共投入兵力四十五万,全军覆没。而秦国则倾举国之力,先后投入兵力百万有余,亦是伤亡过半,可谓惨胜。其后秦将王龁与司马梗乘胜追击,兵分两路继续平定上党及赵韩边境。
      经长平一战,秦军之威震慑天下,东方诸国已如同惊弓之鸟。赵韩见秦仍不肯收兵,便重金请苏代入秦求和。苏代并未直接与秦王交谈,而是找到了秦国另一位关键人物——应侯范睢。他向其强调白起已然功高,若再让他继续立功,恐怕会影响范睢在秦国的地位。苏代不愧为当世最杰出的辩士之一,一下便找到最有力的突破口,范睢果然对白起有所忌惮,以师老兵疲为由,请求秦王罢兵而割赵韩之地以为和。秦王见国内确实空虚,便采纳了范睢的建议,要求赵韩献上城池六座。其时已是严冬,不利于用兵,又临近正月,各国都停战以作修整,秦国大军仍是驻守上党。
      割地之事在赵国却另有波折。虞卿也是看准大战之后秦国国力空虚这一点,认为如果继续交战,秦军未必能够拿下六城,献城求和一则示弱,二则也不能满足秦人的贪欲,不如趁此时机再次笼络其他诸侯国,集结兵力之后再行反攻,也许反而可以收复失地,因此他极力反对此事。这一次,赵王终于听从了虞卿的意见,并派他去齐国商量抗秦事宜。
      秦王得知赵王竟敢违抗,大为恼怒,因逢白起有病在身,便命令五大夫王陵帅军攻打赵都邯郸。王陵由长平出发,前途再无阻碍,一路突进至邯郸。然而此后赵人挟长平之恨采取了激烈的抵抗,王陵军竟然连连失利。
      秦王见势仍欲请白起领军,不料却被泼了一盆冷水。秦军远征他国国都本就是吃力不讨好的事情,何况现在虞卿为赵王游说列国,东方六国同仇敌忾,渐生合纵之意,要灭赵国并非时机。但秦王此时一心要趁势消灭赵国,如何听得进逆耳之言,便让范睢和他一起轮番劝说白起。白起一来认定这是必败之仗,二来不满先前范睢争功,因此坚决推辞,最后干脆称病不出。
      秦王虽恼,却也拿他没办法,只好让王龁接替王陵继续攻打赵国。赵国趁此间隙四处请援,竭力拉拢同样与秦国有血海深仇的楚国,甚至不惜将灵丘封给楚相春申君,其后又由平原君亲自赴楚。另一面,赵王也试图说动同为三晋却至今置身事外的魏国前来救援。
      邯郸城坚,赵国上下都清楚国家存亡仅在一线之间,因此人人奋力死守等待救援。王龁虽然围困住邯郸,却始终无法更进一步,战况一时胶着。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21章 赵将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