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糖加完了,澶州卷结束了~擦汗,下章,或者楠竹就要登基了~然后很快就到了各色人物纷纷登场表现的时候了~大家多多撒花鼓励嘛,实在有点冷啊冷~
历史小贴士:
李继勋,后汉末年,郭威镇守邺都时,李继勋投入郭威部下。后周初已任殿前司散员都指挥使。显德元年(955)三月,参加“高平之战”,以功升殿前都虞侯,不久,改任虎捷右厢都指挥使,领永州(今湖南零陵,时在湖南割据政权境内)防御使,赵匡胤才继任殿前都虞侯。同年十月,升任侍卫步军都指挥使、领昭武军(利州,今四川广元,时在后蜀境内)节度使。赵匡胤才继李继勋之后领永州防御使。李继勋在赵匡胤的“义社十兄弟”中不仅最年长,而且升迁速度最快,是第一个升任殿前司副长官殿前都虞侯、第一个升为节度使的。“义社十兄弟”结社时也有可能原是以他为首。但当显德三年六月,李继勋在攻打南唐寿州(今安徽凤台)的战役中,因“怠于守御”,以致南唐守军“出城来攻”,“破栅而入”,后周军攻城之具并为所焚,“将士死者数百人”,影响后周军的士气,“军无固志,诸将议欲退军”。但“世宗以继勋武臣,不之责也”,所以并没有重责李继勋,只是免去其军职,出为河阳三城(孟州,今河南孟县南)节度使,而从昭武军节度使改为河阳三城节度使,不是降而是升,所以“议者以为失责帅之义”,次年七月才免去其节度使而责为右武卫大将军,而赵匡胤只在此前二月才正式升为节度使,李继勋此后的名位虽降在赵匡胤之下,但仍高于石守信。李继勋以后屡建战功,官衔也不断升迁,显德六年世宗攻辽时,李继勋任战棹左厢都部署,已成为水路都部署赵匡胤的部属。显德六年七月,李继勋又升为安国军(邢州)节度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