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7、章七 ...

  •   周瑜站在高台之上,不远处旌旗飞扬,眼前将士整装待发,耳边鼓声擂动,如同敲在心扉。
      他拄剑在地,指尖轻轻来回地摩挲“青冥”剑柄的顶端,闭上眼,用谁也听不到的声音,说道,“看着我,伯符,看着我,孙吴的天下,将从这里开始。”
      周瑜扬手,鼓声停下。四下默然,只有兵甲摩擦所发出的细微声响。
      他听到,就在他的背后,一个异常熟悉的距离,有人对他说,“公瑾,我会在这里看着你,此战,你与我江东将士,所向披靡。”
      周瑜感到眼眶湿热,却愣是没有流出一滴泪水。他睁开双眼,扫视眼前即将背水一战,与他们同生共死的兵将们。然后缓缓说,“东南风起,此乃破虏将军与讨逆将军英魂为我们作指引!江东的儿郎们——”
      “在!——”
      “今夜,周郎将与你们,在此誓死捍卫江东,背水一战,一往无前!”
      “背水一战,一往无前!——”万众齐声高呼,其声震天。
      周瑜拔剑出鞘,剑指向天,“天佑孙吴,大破——曹军——”
      “天佑孙吴!——”
      “大破曹军!——”
      “天佑孙吴!——”
      “大破曹军!——”
      背后将士赤身上阵,狂擂战鼓,一声接一声,紧扣心弦,周瑜还剑入鞘,拔起一旁吴钩,伸手举向天际,张开的五指,好像能将天下皆收入掌心。他微微侧过头,似是询问,似是自疑,“天,你佑不佑周郎?”慢慢握紧的拳头,像是要收拢什么。[注5]
      便是在这时,身后再次响起熟悉爽朗,却坚定的声音,“天不佑你,我佑!”
      “公瑾,明白了。”周瑜只对一个人以“公瑾”相称。
      他快步走下高台,有人为他牵来战马,雪白的战马,银白的铠甲,火红色的披风,一瞬间,众将士好像忽然看到了当年那位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少年将军。——孙策,你不在了,那就让周瑜化身江东的利刃,直入敌人心腹吧!
      周瑜利索地翻身上马,举起吴钩,眼看曹军连环船火起,便朝前一挥,“将士们,随我上阵杀敌——”
      “杀!——”

      那一夜,长江水面上杀声震天。
      火势趁着东南风绵延八百里,曹操那号称八十万的曹军终究付之一炬。火光映得半边天如同白昼一般明亮,即使没有亲身经历此战的人,远远看见天际红霞一片,也仿佛能感受到江上那灼热的温度。
      这一场大火烧了足足三天三夜,成了无数人永生难忘的景象。——
      三万兵马拒曹,东吴存亡一战,周瑜以少胜多,一战,名垂千古。
      史称“赤壁”。

      诸葛亮事后与赵云回忆起这一战的时候,对他说,“这一战是周瑜生命中的巅峰。他是燃烧着自己的生命才点燃了这把火。虽一战成名,却代价沉重。不过,于他而言,这一切都算不了什么。”
      赵云当时不解其意。
      直到周瑜进军南郡,中箭坠马,却仍奋起鼓舞将士以抗曹仁的消息从前方传来。

      那时候诸葛亮正在埋首整理军务,赵云就站在他的身边,等候他的调遣。
      三分天下只差一步就成定局了,他从书简中慢慢抬头,听到这个消息,没有太大的喜悦,甚至就像是在意料之中一般。“哦,那此刻周瑜人在何处?”
      “曹仁败退以后,周瑜屯兵江陵。”
      “嗯。既然如此,就请转告主公,如今正是出兵占取武陵、长沙、零陵、桂阳四郡的最好时机。”然后,诸葛亮又低下头去,继续忙他的军务了。自从赤壁一战,他仿佛就有忙不完的事情要处理,前方征战,后方着手准备的东西永远都比赵云想象中的要多得多。“亮在此,恭候主公捷报。”
      “是。”传令者领命而去。
      诸葛亮没有抬头,却说,“子龙,今晚陪我去一趟江陵。”
      “军师?”
      “你为将,便该懂得,箭伤最难痊愈。为敌,我自是盼望他继续为东吴如此效力,力尽而死;为友,却仍是该当前往一探,好劝说一番。”诸葛亮转过头去看赵云,语气平静,如同只是陈述一见最为寻常不过的事情。可正是如此,赵云心中才为之动容。——军师者,善兵法之道,明智谋之理,观天下之势,冷静是为基本,不可存私。
      “只是这一来一回,若不需要其他兵卫……”
      “有你一个便足够了,莫非子龙是担心这江陵比那日长坂坡还凶险?”诸葛亮轻轻一笑,长坂坡一役,天下谁人不知常山赵子龙七进七出如入无人之境,百万曹军竟是一个也拦他不得。更何况是熟悉其人的诸葛亮?“再说,此事只能你我二人知晓,切勿告知任何人,尤其是万万不能传入主公耳里。”
      “可……”
      “子龙勿复多言,我心意已决,你速去准备。”
      都说到这个份上了,赵云明白自己再不答应,诸葛亮就算是自己一人,也会连夜赶往江陵。所以他只好什么都不说了,“末将遵命。”

      诸葛亮到了江陵大营,叫人通报的时候,周瑜似乎并不是太过惊讶。他不顾吕蒙劝阻,坚持命人将诸葛亮与赵云带到自己帐中,随即挥退了所有守营的将士。只有吕蒙非要留下,周瑜拗不过他,便答应了。
      诸葛亮和周瑜是一段时间没见面了,再见到他的时候,周瑜脸色苍白,已不复初见时那番神采。
      唯有眼神依然明亮而坚定,见了他,仍是从容地笑道,“诸葛先生远道而来,恕瑜此地简陋,招待不周。”
      “无妨。”诸葛亮也不是来客套的,方才坐定,便开口说道,“亮今日前来,不谈公事,只是私下与朋友一会。不知都督前些日子所受箭伤,可已痊愈?”
      “已无大碍。”
      “都督,你我之间,可还需要隐瞒?你且说,你尚有多少时日?”
      “……”周瑜闻言,默然不语。
      一旁的吕蒙却朝诸葛亮喝道,“诸葛匹夫,你这是何意!?”
      “都督何意,亮便是何意。”
      吕蒙一听,不由得怒火中烧,他自是知道周瑜当时受创甚重,曹仁趁机督战,以动摇东吴军心。周瑜却不顾身上箭创,硬是支撑着自己起身披甲巡营,还亲自擂鼓以激励东吴士气。此战大败曹仁,周瑜当场吐血倒地。曹仁退军之后,周瑜又执意上书要求屯兵江陵,不肯回京口养伤,吕蒙心中看得焦急,却始终劝不住他。他当然知道周瑜这样下去,身子迟早有一天会被拖垮,此时由诸葛亮口中听说,更是又惊又怒。
      却在这时,周瑜挥手示意,制止了他。“多谢先生关心,瑜的身体,瑜自有分寸。”
      “都督可还记得,之前亮曾对都督说过什么?”诸葛亮一字一顿地说道,“都督,你这是给自己找死。”
      “那先生可还记得瑜当时的回答?”周瑜淡然一笑,他的身体如何,他似已混不在意。“若能报答讨逆将军知遇之恩,纵然身死,又有何惧?”
      “我不希望你死。”
      “你我各为其主,若我死了,东吴对你而言,便少个头疼的敌人,对先生而言,岂不是喜事一桩?”
      “都督,你我尚未一战,你若死在此时,亮定遗憾终生!”
      “不必遗憾,瑜自当上书主公,以求进取西川。”
      “都督!”诸葛亮霍然起立,他逼视周瑜,一脸肃然,眼中还略带薄怒。“你此刻应当想的,是修养好身子!”
      “然后让你趁虚而入,诈取荆州,再取益州吗?”
      “都督与我心照不宣,我也不必隐瞒,若你此刻回去养伤,我定然不会放过这大好机会。但是,都督……”
      “既然如此,先生便不必多言了。”周瑜摆了摆手,打断了诸葛亮的话,微微一笑,反而说道,“既然今日先生前来,不为公事,那我们便不谈这些伤感情的话了。吕蒙,叫人给先生和赵将军上茶吧。那日一别,瑜对先生也甚是挂怀,趁此良夜,你我以茶代酒,再把盏言欢。不知先生意下如何?”
      诸葛亮暗自叹了口气,其实早在赤壁一战之前,他就明白,周瑜比谁都清楚自己的下场,任何人都是劝他不得。只是就此失去一个堪称“知己”的好对手,他心中不免遗憾。但周瑜现在言下之意,已经是不让他多谈,怕是再说些什么,那也没有意义了。——所以才说,周瑜是个痴人啊。
      “既然都督这么说,那亮自然是却之不恭了。”

      深夜,诸葛亮与赵云离开后,对着言而欲止的吕蒙,周瑜只交代了一句,“今夜营中一切如常。”
      “属下明白了。”
note作者有话说
第7章 章七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