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0、外一章 君子如玉 ...

  •   那日,周瑜上书,请求孙权同意让他进取西川。朝堂之上,孙权没有表态。是夜,程普、黄盖、韩当等几位老将就领着丁奉、徐胜和吕蒙几位青年将军一起前来孙权府上向孙权请命,要求孙权同意周瑜进取川蜀的方略。[注8]
      孙权听罢,终于当场同意了周瑜的方略,命诸将着手去准备。待众人退下之后,孙权独留下周瑜一人,又屏退了左右,才拍案大怒,“周瑜,你好大的胆子!”
      周瑜闻言,也不出言为自己辩解,只是默默跪下。“请主公息怒。”
      孙权猛然起身,将书案上的竹简全数往地上用力掷去,“你知道你在做什么吗?!你眼里还有孤这个主公吗?!你这是兵谏!进取西川关系重大,孤自然要三思而后行,不过就是一天你也等不及了?!你倒说说看……”孙权快步走下台阶,一把扯起周瑜衣衫,将他整个人拽了起来,“你倒说说看啊,啊,你还有什么不敢?!这主公之位孤不如给你坐算了!”他揪紧周瑜衣领,怒目而视,只见周瑜一脸平静地看着他,双目甚至没有一丝一毫的怯意,就像水一样沉静,眼睛的颜色一层一层深下去,几不见底。
      瞪了半晌,周瑜始终没有说话,孙权更是烦闷无比,遂将周瑜推开,背过身去,“周瑜,你是不是认为,孤不配当你的主公?”
      “主公言重了。”周瑜复又跪下,谦逊恭顺的模样,好似方才让江东诸将尽数前来进言的人不是他一般。
      “是‘言重’了,还是‘言中’了,你心里明白。”孙权转过身去,这个人已经不是第一次这么跪在自己面前了,可他却从来没有觉得这人像是他的臣。
      与曹操一战以前,朝堂之上,面对一片质疑的议和声,周瑜只是轻笑一声,那笑容极为冷漠淡然,而在冷然之中又存在着不容置疑的坚决,他扬言“大破曹军”的气势,让在场众人折服,顿时,堂上竟没有一人出声反驳。他也不知道从哪里生出了一股豪言壮志之感,愤而起身,拔剑斩断书案。事后他每每回忆,都觉得,是因为周瑜那种气势,就好像,他才是君,而自己是臣那般。
      周瑜没有抬头,“主公多心了。”甚至连语气的抑扬顿挫都没有,平静得可怕。
      在孙权听来,却是“敷衍”都称不上。
      “在你心目中,孤是不是永远都比不上大哥?”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面对周瑜的态度,孙权最后也不得不泄气,他失落地坐在台阶上,盯着眼前这人,他战战兢兢地继承父兄大业,统领江东,可在这个眼里好像永远都没有他的身影。他恭恭敬敬地称呼他一声“主公”,却从来没有身为一个臣下应有的态度。
      想当初,周瑜跟随孙策的时候,锋芒尽敛,他始终温润如玉,与他交往,总让人如沐春风。自孙策死后,周瑜开始锋芒毕露,处世冷静从容,行事霸道果决,甚至……不留余地。他不知道是什么致使周瑜变了,变得那么陌生,不再是他熟悉的周瑜了。
      当年他跟随大哥征讨江东,偶尔与周瑜相处,他记得,对方待他始终亲厚,那种温柔让人一目了然。可自从他成了周瑜的主公,他就猜不透这个人了。尽管周瑜一直如同那日在孙策灵前许诺的那般,为保江东基业,不辞劳苦,可他有时候的所作所为,简直就全然不将他这个主公放在眼里。
      这在孙策的年代,何曾出现过?!
      这时,周瑜终于抬起头来看着孙权,“主公,请您站起来。”一字一顿,又成了咄咄逼人的态势,“请主公不要妄自菲薄。你难道忘了讨逆将军临终前对你所言了吗?!‘举江东之众,决机於两陈之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不如卿。’瑜却始终牢记在心,不敢有丝毫忘怀。”[注9]
      又是讨逆将军!——孙权心中顿时无名火起,周瑜每一次搬出“讨逆将军”遗言的时候,他都觉得对方简直就是全然不放他在眼里。在周瑜心里,永远都只有“讨逆将军”,无论“讨逆将军”做什么说什么他都奉为神旨,哪怕他这个哥哥都死了快十年了,仍是阴魂不散!
      孙权实在忍不住想问问眼前这个人,到底自己有什么那么不如孙策的,偏生就入不了这人的心!
      可他最后还是什么都没有说,而是沉着脸地站了起来。他知道,关于哥哥的一切,他说什么都是多余的,孙策在江东威望之高,远远不是他所能想象。“士民见之,莫不尽心,乐为致死”,甚至直到现在,多少人愿为东吴一战,将生死置之度外,也并非为他吴侯,他不过是……承父兄恩泽。
      “退下吧。孤累了。”与周瑜的斗争,孙权就从来没有赢过。
      因为这个人从来不懂他,所以他永远都不知道今日朝堂之上,他看着他上书所言,心情有多么复杂。孙权当然明白周瑜言之有理,而且极为有眼光,川蜀之地是兵家必争之地,成霸业者,谁不想要?可他当时是怎么想的?——周瑜箭伤未愈,理当好好休养,他怎么能派他出去,置他于凶险之地呢?
      可这个人是怎么对他的,就因为一时的犹豫,就不惜对他这个吴侯实行兵谏。——周瑜,你想过没有,今生今世,不只有孙策一人能以特遇待你,我孙权也能,可你看见了吗?放在心上想过了吗?
      “那请主公好好休息,臣下告退。”见他又再一次妥协,周瑜却像以往一样,无甚欢喜,淡漠得叫人捉摸不透,他行礼告退,举止得体居然又成了仿佛能叫人放心的好臣下。就好像方才那一瞬间冲着他动怒的事情完全没有发生过似的。
      每每这样反复的态度,弄得孙权既烦躁也疲惫不堪。
      他们可当真是一对最可笑的君臣了。君不君,臣不臣。

      然而,等周瑜西进途中,染病而回,孙权匆忙赶到周瑜府上的时候,他又祈祷上天,他愿意不惜一切代价换回周瑜的病愈,就算一辈子在他这个臣下也抬不起头来亦无妨。
      孙权的江东可以谁都不要,独独离不开周瑜啊!
      这时,周瑜却已经重病在床,眼看就没多少时日了。
      孙权入府内看望的时候,江东诸将都侯在周瑜房门之外,见他来了,皆准备跪拜,孙权却挥了挥手,“莫要吵着公瑾了。”说着,就随鲁肃一同进去。
      房内,吕蒙正坐在周瑜床边听候差遣,看到孙权进来,急忙起身相迎,孙权却让他噤声,自己悄悄走到周瑜床边。记忆中的周瑜,还是几个月前那个晚上,与他对峙时,不卑不亢,沉静如水的摸样,可如今,颜色憔悴,形容枯槁,一下子竟像是苍老了十年!
      孙权心中一阵悲凉,他不忍吵醒周瑜,便小心翼翼地坐在他的床边,为他整理散乱的头发,又握住了周瑜的手。印象里,周瑜的手一向很冰凉,此时此刻更是冷得几乎都快没有温度了,孙权不由得大惊。
      尽管十分不情愿,他仍然回忆起了许多年前,长兄孙策曾与他笑言,公瑾实乃君子如玉。
      当时他记得自己不解孙策为何突然如此称赞周瑜,尽管平日里孙策与周瑜相谐,却正因为如此孙策极少会说那些赞扬的话,按照孙策的意思,他与周瑜从来不需要这些那么表面的东西。
      那时候孙策却笑得似是而非地向他解释,因为触手而温啊。
      不知道为什么,他忽然觉得那时候大哥的笑容,竟然变得开始讨厌了。
      可如今,纵然他握了许久,周瑜的手还是那么冰冷,甚至连孙权的指尖都微微发凉。顿时,他的心就在往下沉,是不是连这样的事情,都是非那个人不可,如果不是孙策,只是孙权,就不行?
      这时候,周瑜终于转醒,他慢慢睁开双眼,看着孙权,这样的眼神,孙权好像在什么时候见过,但一时之间,却说不上来。“主公,你来了……”
      “是,公瑾,孤来看你了。你可要尽快好起来。”
      “主公,瑜的身体,自己知晓,这次,我是好不了啦……”说着,周瑜挣扎着要坐起来,孙权连忙去扶,一旁的吕蒙也帮忙,尽量让周瑜坐得舒服些。只听他轻轻地咳嗽,一声一声的,让孙权听得是心惊肉跳,他张口想劝慰些什么,周瑜却抬头对他微微一笑,“这些年来,瑜忤逆主公的地方太多,还望主公不要记恨我。”
      “公瑾哪的话,你为保江东,尽心尽力,每每进谏,皆为良策,孤感激都还来不及,怎会记恨?”
      “瑜知道,自讨逆将军去后,主公继承父兄之业,殚精竭虑,许多事上,瑜多有冒犯,主公心有不悦,最后仍是采纳瑜的谏言。不仅是因为主公深明大义,还因为主公是个有雅量的人……”说着,周瑜又开始咳嗽,几乎整个人咳得都要喘不过气来,脸上也泛起了病态的红晕。孙权急忙为他顺气,等他缓过来,周瑜又接着道,“其实,瑜也是不得已而为之……江东老将,大多追随过先主公,讨逆将军再一走,留下孤儿寡母,需要有一个权威在此,稳住江东局面。我只好霸道行事,以震慑江东诸将,防止内乱。可如此一来,便会在许多事上,忤犯主公威仪……瑜知道,知道这些都是犯忌的事,可我还是胆敢如此,是因为我相信主公,不是无道之人。果然……承蒙主公不弃,委以重任,瑜自当尽力,万死不辞。”
      “公瑾,别说了。这些、这些孤都明白。”孙权握住周瑜的手,忍不住颤抖,原来并不是周瑜从来不懂他,而是他也从来都没懂过周瑜。他总是气他一再不将自己这个主公放在眼里,每当此时,就口不择言,殊不知周瑜肩负重担,一方面清楚自己在做什么却不得不做,一方面承受自己的猜疑仍然不肯为自己申辩半分。
      他终于都明白,其实他最不如孙策的一点是什么。
      如果今日换做是孙策,他与周瑜之间,根本不需要说这些,他这位大哥向来最懂周瑜心思。真正什么都不明白的,始终是他自己。
      “主公,如今江东基业已固,却仍有刘备、曹操这等虎狼在侧……还望主公切勿松懈……”
      “公瑾放心,你且好生休养,万事有孤在,你好生养病,等你……等你好起来了,再与孤一同开创东吴霸业。”
      “见主公如此,瑜便安心了,可惜,瑜是等不到了。”周瑜摇了摇头,他慢慢地抬手,伸向孙权,孙权见状,便凑得更近了些,只见他轻轻抚过他的头,恍惚之间,孙权又好像回到了多年以前,随兄长一同去拜见他,他还喊周瑜一声“公瑾哥”的时光。“伯符临终交代,让我辅佐你,想不到才十年光景,我便已经不能为仲谋效力了……此后,仲谋要记得多仰赖江东诸将,以保江东基业。”
      “公……公瑾哥……”孙权惊讶地看着周瑜,几乎是受宠若惊,他已经有多久不曾这么叫过自己了?平日里,他总是一副不咸不淡的样子,喊他一声“主公”,他心里一直觉得他敷衍,其实原来到底是因为在他心目中,他最希望的事眼前之人再喊他一声“仲谋”啊!
      周瑜浅浅一笑,温润如水,就像记忆里头的一样,叫人如沐春风一般,“仲谋,我再向你举荐一人,此人比我识大体,才胜于我,德更高于我,可为江东柱石,在我走后,你可拜他为大都督,代替我,继续辅佐你开拓霸业……”
      “公瑾哥请说。”
      “子敬,你过来。”鲁肃闻言,赶紧靠过来周瑜床边,“子敬忠烈,临事不苟,当可替瑜。”
      “公瑾,可江东如何能没有你啊!”鲁肃听罢大骇,他跪在周瑜床前,泪眼朦胧地看着他,“上苍,鲁子敬在此求你了,我甘愿以我之命,再换公瑾十年啊!”
      周瑜却仍是摇了摇头,叹了一声,“可惜啊,可惜……”
      “公瑾可还有需要交代之事?”孙权殷切地看着他,就像是这个人无论再提什么,他都会答应一般,其实他何尝不想,用一切去交换,来让这个男人,再多十年光景呢?
      “伯符,非瑜背诺,天不假年啊……”说罢,周瑜便再次昏迷过去。一旁的鲁肃与吕蒙顿时惊恐,立刻叫人传来大夫。独独孙权,坐于周瑜床边,茫然失措。[注10]
      孙权心中自是悲痛万分,然而他也该当明白,周瑜与自己大哥之间的情谊,只是,他总是不愿意去面对。然而,临别依依,周瑜最后最遗憾的,仍然是因为无法实现对孙策的承诺,而不是因为再也看不到江东大定,他挥师北上。一瞬间,甚至连语言都苍白失色。
      也是这一刻,孙权终于明白,周瑜其实是自己逼死自己的,所以那日上书,他才会一天都等不得。
      因为,他不给别人留有余地,也不给自己留有余地。着实,太狠了。

      建安十五年,周瑜卒。
      孙权素服举丧,鲁肃代周瑜掌兵。

      外一章完。
note作者有话说
第10章 外一章 君子如玉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