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章四 ...

  •   建安四年,袁术病逝。孙策授周瑜中护军,他当时助攻破皖城,夺得庐江郡,又得江东二乔,国色天香。于是,孙策纳了大乔,周瑜纳了小乔,传为一时佳话。后于沙羡大破黄祖,还定豫章郡、庐陵郡。
      这时,江东基本大定,孙策留周瑜镇守巴丘,两人再次分别,还有了各自的娇妻美眷。
      分别的时候,两个人各道了句“保重”之后,也觉得就没什么好叮咛的了。
      兴许在不久的将来,孙策挥军北上,自然又会见面,所以也没什么好惆怅的。
      末了,孙策也只是深深地看了一眼周瑜,然后就上马挥手,引军离去。
      周瑜没说什么,一点头,已经明了孙策眼中之意,他无声承诺,一如当初还镇丹阳——自是,你要一往无前,我便使你全无后顾之忧。

      他们之间总是有旁人不能明白的羁绊与默契。孙策明白,周瑜也明白。
      所以才会在当初娶大小二乔的时候,第一次,意见有了分歧。
      孙策的意思自然是让周瑜留后,再说,二乔国色天香,又是大家闺秀,门当户对的没什么不好。
      周瑜先是不愿意的,他当时推说了一句,“大业未成,无以为家”。
      孙策却让他再三考虑,毕竟“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他不希望因为自己的原因导致周家绝后。人家美眷娇妻,贤良淑德,便就是家里摆着也分明是好看的。
      周瑜却有不同的想法,他此生此世,心里头已经不可能装下除了孙策之外的另一个人了,又何苦耽误了人家?他说得直白,孙策心里是高兴的,但嘴上仍然不能同意。耍着无赖地跟他争执,说什么“或许人家嫁了给你才是福气了”。生逢乱世,朝夕不保,若能嫁个英雄豪杰,不知道是多少闺中女儿心中所盼,更何况他们还是江东双壁,传说一般的奇男子。
      结果周瑜最后也还是不得不听他的。他知道,这个男人说了,就没有别人拒绝的分,这么多年来,脾气倒是一点都没有变。
      于是各怀心思,才分别纳了二乔。周瑜却始终不能苟同孙策这种想法,既然已经不能给自己的妻子最珍贵的情感,周瑜做到的也只能是相敬如宾,举案齐眉了。他不知道孙策怀着这样的想法会怎么样对待他那位嫂子,但终归是希望孙策不要做得太过,女子本该一生受宠,他的心已经不在她的身上,若再是冷落了她,那这位嫂子实在太苦。
      以至于一直到后来,周瑜始终对这双姐妹心怀内疚,无论何事都以礼相待,温柔如昔。

      两人不能见面,只能依靠鸿雁传书了解彼此的生活。其实当初孙策提出互通书信的时候,周瑜也是吃了一惊。他并不太能想象那样生龙活虎的人坐在书案前乖乖给自己回信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所以当他收到孙策的回信的时候,心里头还是异常温暖。
      只是书信上生活如何倒是写得少,多是抱怨这个抱怨那个,言语之粗鄙,态度之流氓,实在让周瑜难免好笑,自己怎么就跟个出气筒似的?若世人知道这“好笑语,生性旷达”的讨逆将军私底下那么多牢骚,也不知道会是怎么样一幅景象。末了,往往还得在言语上将他调戏一番,倒真是没有半分主公的模样,就是活脱脱一尾大流氓。
      不过,即使这样,他也还是会认真回信,听了牢骚就安慰,被调戏了就调戏回去,针锋相对,寸步不让。毕竟这样的孙策,才是他熟悉的孙策。若是哪天他的来信竟然是通篇都谈论时势,以及那些军务内政,那可实在不得了,说不准周瑜马上就会丢下军务跑到那人身边一趟,看是不是发烧烧坏脑子或者吃错药了。
      也便是这样,周瑜才会觉得,因为分开,所以会有思念,也有期待。不时的只字片语,其实到头来也不过是为了让对方安心,所传达的唯一信息也不过就是——你放心,我过得很好。如此罢了。
      他有时候就像现在这样安静地站在走廊上,反复读着他的来信,从那些有时候甚至上下文都无法联系,极为跳跃的言语当中,试着去想象与自己分别的孙策。那样年少轻狂的他,爽朗而且旷达,又善用人才,坐领江东,麾下又尽是英豪,天生的君王气势,从来都是无愧于“小霸王”这个名号。而这样的一个人,居然会在灯下,看完枯燥乏味的军务之后,还阅读自己的来信,然后咬着笔杆,给自己回信,想到这里,周瑜往往忍不住会微微一笑,温柔如水。
      大概也是因为这样,周瑜才舍得掩去一身锋芒,安安静静地待在他的身旁。世人都说,周郎雅量高致。他们只是不知道,因为有了这样的孙策,才有了这样的周瑜。换作别人,比如袁术,他也不过一声轻哼,一句“少谋无断”的刻薄评价,算起来也是中肯,却带有睥睨四海的傲慢。
      甚至在日后,朝堂之上,面对八十万曹军压境,他一派淡定从容,“将军以神武雄才,兼仗父兄之烈,割据江东,兵精足用,英雄乐业,本该当横行天下,况且曹操自来送死?瑜请精兵三万,进驻夏口,为君破之!”——这样的肝胆气魄,何人敢当?骨子里始终都带着属于他的自傲,也只有在孙策身边,他才慢慢将这一身傲气收拢。
      周瑜也忘了,是什么时候喜欢追随着孙策,这样生死都不渝的。最初的时候甚至都无关乎自己的情感,而是心上的折服,认为世上没有一个人能比得上孙策,大抵也只有像他这般耀目的人,才能真正成就霸业。之后才是那种斩不断的心思,一直纠缠。但他所希望的,自始至终都是一样的,就是得见孙策的天下罢了。

      只是,周瑜不知道,他此时此刻在巴丘想念的孙策,却已经中箭卧床,大夫们无不掩饰自己的惋惜摇头叹气,身边的人愁云惨淡,几乎让孙策自己都以为自己已经死了。
      然而,即使现在不死,孙策也明白自己离死不远了。
      这些日子里,他清醒的时候,总是会坐起来,虽然不言不语,但时不时会侧过头看向门外,一旁照料他的孙权不太明白大哥究竟在等些什么,脸上的创伤一直煎熬,毒入骨髓,有时候甚至会让他痛苦地痉挛,没有任何人能帮助他摆脱这样的痛苦,可他仍然支撑着不肯离去。
      每当这时候,孙权总是哭着覆上孙策揪紧床沿的手,对他说,“哥,你歇歇吧,求你了……仲谋长大啦,能替你撑住这个家的……”可惜孙策并未听进去。
      百日的折磨早让他变得枯瘦,昔日英俊的脸庞也笼上了黑气,尽管缠着绷带,但谁都知道,那张脸上剩下的,只有狰狞和可怖了。终于有一日,孙策醒过来的时候,还是把所有的人都召到了自己的床前。他双目早就无法视物,但还是扫了周围一圈,才深深一叹。他知道,周瑜是赶不回来了。
      他让孙权坐到自己的身边,然后慢慢地握住他的手,一件一件地交代着后事,他知道,在自己羽翼下成长的孙权,终于还是得独当一面了,心里有些难过与愧疚。但想来自己像他那么大的时候,也已经撑起了这片天,孙家的子孙,从来不会服输,留下他打理这片江东,应是没有问题。顿时又觉得宽慰了些。
      他是了解这个弟弟的,比起自己,或许孙权不足以谋外,但说到治内,他却是没有这个弟弟的才华。所以,他从来就没有想过打下了江山以后,就要坐上去。他本来就是要让给孙权,然后自己和周瑜两个人便策马天下,四海畅游。只是,现在这些都已经是痴心妄想了。
      孙权不敢哭,却是轻轻啜泣着地一件一件应允。孙策说到“外事不决,可问周瑜”的时候,又是轻轻一叹。孙策很少叹气,他时常都是开怀大笑,即便是最难过的时候,他也不过是沉默不语,孙权总算明白,大哥一直在等的,怕就是周瑜了。
      孙策对他说,恨周郎不在此地,如果不是,可以当面嘱咐他,尽心尽力辅佐弟弟,这样才报答昔日两人同为生死之交的情谊。孙权点头称是,又让孙策放心,就是不能当面嘱托,周瑜也不会叫大哥失望。孙策这才没继续提此事。接着,又是交代别的事情。
      等到所有事情交代完毕以后,他便遣散了周围的人。安静地躺着,想到了周瑜,想到那个总是温润如玉,风度翩翩的周瑜。是怎么样的一个人,才配得上“怀瑜若瑾”这四个字呢?是舒城里那个一笑就倾尽千江风月的男子,是军前那个一笑荡尽万古风流的男子,他并不是遗憾得不到天下,他是遗憾自己再也见不到他,再也不能一起追逐彼此的梦想——“我们会打下属于我们的江山,开创属于我们的时代!总有一天,我会让你见到这个江山飘的都是我们‘孙’字的大旗,我们走过的每一个地方都是我的领土,遇到的每一个人都是我的子民!”
      “公瑾……抱歉。”说着,孙策慢慢地闭上了眼。——死亡并不是最可怕的事情,最可怕的事情是,竟然再也见不到你。

      周瑜收到消息,赶到吴郡的时候,孙策的棺木停在了堂前。
      他几乎以为自己会无法接受的打击,竟然奇迹的,他没有任何的异样缓缓走到了那副棺木前。
      孙权告诉他,孙策死前交代的每一件事情。末了,他还补了一句,“公瑾,大哥走的时候,很遗憾。”
      是了,自然是遗憾,这个江山还没有遍插孙吴的旗帜,这里每一寸土地还不是孙吴的领土,这里的每一个人也都还不是孙吴的臣民——昔日的壮志满怀,他怎么舍得放弃了离开?
      周瑜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然后,向孙权请罪,便自行开棺。
      他看着棺木里躺着的孙策,那么平静,又那么遗憾,他就觉得自己的心也跟着沉了下去。
      然后,他解下了“青冥”,拔剑一挥,及腰的长发就这么短了一截。他将断发放入棺里,又放上了自己随身带着的笛子,最后,缓缓盖上。
      转身,他跪倒对孙权面前,一字一句地道,“公瑾今日断发以为誓,愿为主公平定天下,矢志不渝!”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