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2、英魂 ...
-
禁欲的老男人总是惹不起的,尤其是多少年没有沾荤腥的老男人。
李文秀暗自咬牙切齿,以后一定要控制这家伙的河蟹量,一星期一次,不,两星期一次,憋死他!
马家骏哪里肯让李文秀如此如意,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他用尽一切手段,从不计较一分一毫的得失,步步为营,最终攻占高地,再次过上了“夜夜春宵”的美好日子。
只苦了李文秀,连走路都颤了。
看着神清气爽的马家骏,李文秀真是恨不得上去咬他一口。
王秀才依然还是点心铺子的常客,他眼中的目光李文秀也不是看不出来,不过王秀才到底是读书人,不会做出什么轻狂的举动,甚至自从那次被马家骏看到以后,他尽量缩小自己的存在感,买点心也是低着头,不敢看李文秀的脸。
李文秀有些感叹,若是上辈子有个人这么喜欢自己,自己说不定就被感动了。
李文秀软化的态度落到了马家骏眼里,马家骏自然不会找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读书人的麻烦,于是他开始狠狠的教训李文秀,用他自带的“小皮鞭”,狠狠抽打李文秀,每次都要让李文秀声嘶力竭,再无再战的可能,才停止。
李文秀恨得牙痒痒,恨不得一脚将马家骏踹下床,可是她做不到,因为她一旦有所动作,马家骏就会觉得她还有力气,然后再用“小皮鞭”抽打她。
日子是十分幸福的,但是美好的日子总是过得特别的快。
一年后,从燕京传来一个震惊九州的消息,大明第十六代皇帝,朱由检,自缢煤山……
这个在位十七年,一直希望重振九州山河的年轻皇帝,就这样去了,他的江山并非葬送在满人手中,是结束在农民起义军,闯王李自成手里。
对于这位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闯王”,李文秀并无太多感觉,这是因为闯王的政权存在的时间实在是太短了,做得宣传太不到位了,江南富庶,不比北方,闯王在江南一代的百姓嘴里很有“乱党”的意思,甚至马家骏也是这样认为的。
李文秀无意和马家骏争辩,陈胜吴广一句话“王侯将相宁有种”,为什么农民就要一辈子种地受压迫?老百姓就不能当家做主?
这种“大逆不道”的话李文秀也只敢在肚子里悄悄的嘀咕。
崇祯帝死了,南京会建立新的都城,这都不是李文秀关注的重点,李文秀真正关注的是,满洲人入关以后,多尔衮下的命令,削发,扬州十日,嘉定三屠……一桩桩触目惊心的血案。
换一句话就是,江南的太平盛世,只能维持两年的时间。
崇祯帝虽然死了,而且死得还是那么寂寥屈辱,身边只有一个太监陪着,但是这并不代表百姓忘记了他,在善良的百姓眼中,崇祯帝仍然是天子,他依然受到百姓的爱戴,小镇离燕京十万八千里,还是家家户户挂上了白色的白幡,表示哀悼,甚至有些读书人痛斥李自成。
在他们心中,王朝仍然是大名,是朱家人的天下。
可是李文秀却知道,很快就不是了。
这天下,不仅不会是姓朱的,而且很快,就不是汉人的天下了。
往日宁静的小镇,不知道为何,多了一丝肃杀,百姓也有些萎靡。
街道上,到处都是白色的招魂幡,各种招牌也用白色的布包括着边,文人们都怏怏的,江南文人多,当地的百姓或多或少受到影响。
李文秀的点心铺子生意也不是很好,她倒是落得清闲。
崇祯帝死了,马家骏也受到了影响,马家骏心里未尝不痛恨这个国家的衰败,甚至觉得皇帝无能昏庸,但是有多少痛惜,就有多少爱戴,所谓爱之深责之切。
李自成的也没有守住眼睛,很快又传来消息,吴三桂投了鞑子,派兵攻打李自成,也许是这位闯王骄傲自满失去了斗志,兵败如山倒,政权还没有维持多长时间,又倒了,很快,满洲人入关。
这接二连三的坏消息,将李文秀彻底给震翻了,她有掐算过时间,她知道会很快,却不曾想到,竟然这样快。
燕京离小镇千里之遥,可是坏消息还是频频进入大家的耳朵里,百姓是不议政的,可是现在人人自危,大家不约而同,有一种悲切的感觉,大明的江山到底还能维系多久。
终于,最坏的消息到了,攻占燕京的鞑子多尔衮下令,让汉人剃发!
消息一传出,震惊整个江南!
“混账!身体毛发受之父母,怎么可以说剃就剃发,鞑子欺人太甚!”
削发,谁愿意,京城的书生纷纷抗议,长发,这是汉人的传统,你说剪就剪,凭什么?
镇上的书生议论纷纷,没有过几日,李文秀听到有人说,西街王秀才要进京,据说所有的书生聚集在一起,坚决不愿剃发。
李文秀瞪大了眼,这不是送死么?
别说是李文秀,就连马家骏也惊呆了,他看王秀才的表情出现了质的变化,最初的时候他是看不起这些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
但是现在却不是这样,连最文弱的书生都不怕死了,他们还怕什么。
镇上的人齐出动,要给这群义士送行,他们代表的是小镇,代表的是江南,代表的是江南的气节。
李文秀知道结果,可是李文秀却阻止不能,他们不会听,他们这一次去,就已经做好了死的准备,无惧死亡,舍生求义。
王秀才还是那身儒袍,看上去弱不禁风的样子,他临行前买了李文秀很多糕点,然后拱手,对着李文秀深深鞠躬:“马娘子,今日一别,也许不知何日再见……”
李文秀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她一直觉得王秀才有些懦弱,她看不大上这些只会写八股文的穷酸书生,觉得他们除了每日哀叹时运不济,就没有别的本事,可是眼下,正是这个自己最瞧不上的男人,要进京。
李文秀咬着下唇,“您可知道……”
王秀才笑了,这一笑,显得他竟然有几分潇洒风流,他灼灼地望着北方,那里是燕京的方向,也许是他丧命的地方,“小生知道,此行甚为凶险,但是国家兴亡匹夫有责,食君之禄,担君之忧,若是连这点骨气都没有,我妄为男儿!”
王秀才摸着自己的头发,“宁斩头,不剃发!”
一句话,将李文秀震在了哪里,不仅是李文秀,前来送行的百姓都非常激动:“宁斩头,不剃发!”
宁斩头,不剃发!
李文秀的眼泪一下子涌了出来,这一瞬间,她终于和这个时代融合在了一起,什么叫做文人气节,什么叫做李文秀没有一天如今天这般感受的这么深。
王秀才走了,很多很多的读书人都走了,他们奔赴燕京,想要和天下的书生一起阻止满洲人的暴行。
此行无异于螳臂当车,但是在书生眼中,这却是他们实现自我价值的时刻,每一个书生都有一个挥斥方遒的梦。
大家的心揪成了一团,每个人心里都希望这些人可以活着回来。
日子一天天过去了,李文秀也不禁和大家一起祈祷,也许奇迹会发生,这不是历史,这只是金庸先生的一本小说,也许在小说里,没有什么不可以。
但是现实却给了李文秀一个狠狠的耳光,将他彻底打醒。
那些前去燕京抗议的书生,无一例外,全部被砍头,他们的骨灰被一把火烧了,死在了异乡,死在了遥远的燕京,再也看不到江南的烟雨。
江南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