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第 4 章 ...

  •   时间就那样过去了,象流水一样平平无奇,太子仍然每日里沉溺于丹药炼制,很少能看见他的人影。

      宁令哥喜欢带来各式各样的小玩意,有些来自西方,有些来自宋,有些来自辽。有的时候飞华能在耶律明秀的春秀宫见到同样的东西,她想,看来每样东西都有两份,一份送给她,一份送给明秀。

      她觉得宁令哥那样爽朗的笑容是这个宫里唯一值得驻目的地方,西夏的皇宫终日沉浸在一种颓丧阴郁的气氛中,太子炼丹房中不详的红光似乎正在悄悄地漫延,笼罩在这个新帝国的天空中。一个才建立不久的帝国似乎已经在预示着覆灭。

      冬天到来的时候,终于下了第一场大雪,往来的商人开始络绎不绝,这条路到了冬天要比夏天旺盛得多,因为很少有人能忍受沙漠中可怕的炎热。土蕃开始北侵,战事便也频繁起来。后来,皇上终于下定决心攻打甘州,于是宁令哥便挂帅出征了。

      大雪过后,二太子妃忽然从定仙山返回,飞华觉得她这次归来突兀而离奇,她悄无声息地回宫后,立刻返回升平宫,然后便闭门不出。甚至都没有拜见太子。

      飞华居住的未央宫与升平宫比邻而建,她爬上花园的假山,就能看见宫墙的那一边经常有年老的太医进进出出。那个太医姓赵,是二太子妃从南朝带来的。她觉得这种情景十分奇异,升平宫中一向死寂无人,现在忽然有人走来走去,雾气在雪后升腾,那些人影躲躲闪闪,有如鬼魅。

      那一日中午大妃野利氏忽然出现在升平宫中,不多久宫中便传来争吵的声音,飞华倚在假山的凉亭上观看,她不知道出了什么事情,但她想这一定是一件不同寻常的事情。后来她看见花园的墙边开了一朵鲜艳的大红花,在雪地中艳丽无匹,不可方物。听说冬日开花是一种不详的征兆。

      下午的时候,侍者请她到太子的丹房,一种隐约的预感使她不寒而栗。

      你觉得火焰是什么颜色?太子问。

      大妃野利氏,三妃耶律氏和洛飞华站在太子的身后,她们对视了一眼,不知道太子在对谁说。大妃犹豫了一下,回答道:“现在是蓝色。”

      太子便沉默,炉中的火焰发出噼啪的声音,那是一种来自东海之中瀛洲的燃料,听说用这种燃料才能炼出长生不老的丹药,每年的夏天太子都会派人高价从瀛洲的商人那里收购这种燃料。于是火焰里便有一种淡淡的清香味道,听说这种燃料本是花树的树根,是当年出海的神仙徐福手植的。

      连这样的燃料都不能使炉火纯青,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没有人回答,太子继续说,“因为这燃料里已经没有了生命,只有有生命的东西才能炼出长生不老药来。”

      接下来发生的事情似乎已经在洛飞华的意料之中,她看见两名宫监将二妃赵采薇拖进丹房,她头发散乱,面色苍白,但眼中并没有恐惧,却反而有一丝蔑视及嘲弄。

      你们知道她犯了什么罪吗?太子的声音就好象是从火焰中升起。

      没有人回答,每个人都垂下头,仿佛不愿意让人看见自己脸上的表情。赵采薇冷笑着回答,“我犯了什么罪?我与路修篁的事情本就是你一手促成的,你的用意到底何在?你为什么要这样作?你明知道他是个淫道,却仍让我向他学习道法?你早就想致我于死地,对不对?”

      太子沉默不语,飞华发现他一直面对着炉火,“自从我嫁给你后,你从未正眼看过我,那是什么原因?难道你真如坊间传闻根本就不是男人吗?”

      赵采薇冰冷的语气如刀锋一般刺入每个人的骨髓,“你们怎么不说话?这些年,有谁被太子临幸过吗?为什么会这样?你们知道原因吗?”

      “还是,其实太子的心里另有他人?太子根本就不喜欢我们?”赵采薇的语气里有无法掩饰的怨恨,她冷冷地盯着太子的背影,似有所指。

      于是太子挥了挥手,“你累了,该休息了。”

      面目麻木的宫监抬起二太子妃向丹炉走去,洛飞华紧紧地抓住衣带,她不可置信地注视着即将发生的一切,赵采薇冷笑着说:“你为什么恨我,你以为我不知道吗?因为只有我一个人知道你的秘密,你早就想杀我灭口了,可惜你一直找不到机会,所以你就故意让我认识那个淫道,这一切本都是你的阴谋。”

      你们以为还能活很久吗?我告诉你们,你们将来的下场也同我一样,赵采薇的目光嘲弄地从三个女人身上掠过,“那个秘密我是不会说的,但有朝一日你们都会明白,这个男人,他到底是怎样的一个禽兽……”

      很久以后,洛飞华仍然记得那一天的情景,美丽如天仙的二妃赵采薇身着的白色锦衣燃起了莲花一样的火焰,她看见她的面容在火焰的后面带着嘲讽的微笑,让人不忍卒睹。那样美丽的女子,连死去的方式都是如此美丽。炉中的火焰慢慢幻化出一种奇异的白焰,洛飞华清晰地记得那一刻太子的脸色,苍白如火焰。

      我在一次欧洲之旅中意外地获得了一本绢质的小册子,这本小册子的绢纸已经十分破旧,而且残缺不全,那个将小册子兜售给我的人说,这是来自古丝绸之路的文物。

      那一天,天气十分冷,在柏林的大街上,一个华裔流浪汉独自徘徊在街头,我与他从流浪汉的身边经过,他忽然用汉语叫住了我:“小姐,请等一等。”

      在异乡的街上遇到一个讲汉语的人,这多少使我有亲切的感觉,于是我便停了下来,那流浪汉犹豫地打量着我,过了一会儿,才说:“小姐,请问您要买古董吗?”

      “古董?”我奇怪地看着这个流浪汉,“你有古董?”

      “是的,小姐,我有一本绢册,是一千年前的古董。”在说这些话的时候,他一直盯着我的脸,眼神里透着说不出的古怪神情。

      我觉得十分有趣,一个柏林街头的流浪汉自称有一千年前的古董,“拿出来给我看看。”

      “小姐,给您看没有关系,但请您一定要小心,这真是一千年的古董。”

      我皱了皱眉,“就算是五千年的古董我也陪得起,快点拿出来吧!”

      我的话十分不客气,这使流浪汉有些尴尬,“小姐,我知道您是有钱人家的小姐,但是这个古董却是我的父亲辛苦找回来的,他就是为了这个东西,才会从中国到柏林来,小姐请您一定要小心。”

      那流浪汉诚恳的语气使我收起了恶劣的态度,我回答他说:“你放心,我一定会小心的,请你把那东西给我看看吧。”

      接下来那流浪汉小心地从怀里掏出一个黄布包,那布上面泛着盐花显然是因为经常贴肉放着。他小心地打开布包,一个破烂不堪的绢册就映入我的眼帘。他谨慎地捧着绢册送到我的面前,我轻轻翻开绢册,我与他同时吃了一惊。然后我们两面面相觑,言语不得。

      在绢册的第一页,画着一个宫装的少女,一个美女,年轻美丽的女子通常能一下子就吸引人的注意,就算我是女人也不例外。但这并没有什么奇怪的,一本旧绢册上画着一个美女本来就好象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可是,这个女子……,这个女子,……她的面容竟与我的如出一辄,在这一瞬间,我几乎立刻就断定,这所谓的古绢册一定是一个骗局。可是转念一想,一个柏林街头的流浪汉又怎么可能见过我,他又如何知道我会在这一天经过这里呢?

      我终于明白为何刚才那流浪汉看我的眼光会如此奇怪。

      “这是谁?”我指着那个女子的画像问流浪汉?

      “我不知道,这本绢册是我的父亲历尽艰难找回来的,他说,这里的女子是个公主。”

      公主?我忍不住笑了,“太有趣了,公主为什么长得和我一样?”

      我看见旁边有一家咖啡店,便决定请流浪汉到咖啡店中用餐,然后再向他详细地打听这本绢册的来历。他显然已经饿坏了,一直吃了二个人的食物才满足地叹了口气,然后给我讲起了一个故事。

      “我的爷爷是一个很著名的人,我相信他一定会名留青史,象许多历史上大名鼎鼎的人一样。他不是学者,不是将军,不是文人,也不是雅士,他名留青史的唯一原因是因为他的愚蠢。

      五十年前,他住在中国的一个叫敦煌的地方,我不知道那个地方在哪里,我是在德国出生的,虽然我能讲流利的汉语,那是我的父亲从小教我的。但是,在五十年前,我的爷爷在敦煌一带是最著名的人,他不仅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而且通晓岐黄占卜之术。我相信你们一定都听过他的名字,他就是王圆禄。”

      我与他对视了一眼,关于王圆禄如何将敦煌的藏宝卖与斯坦因的故事已经是家喻户晓的了。

      那时候他并不知道那个人是个强盗,是个掠夺者,他完全被他的谎言欺骗了,以为他真是玄奘大法师的使者,当他知道一切的时候,已经晚了。

      你们知道他的后半生是怎么度过的吗?

      每个人只关注那些失去的宝藏,有几个人会想到他的后半生是在怎样痛苦和悔恨的境地下度过的。

      他每天徘徊在千佛洞外,等待那些西方人归来的身影,但没有一个人回来,那些宝藏都不知道被带到了哪里,他只知道那些人来自一个叫大不列颠的国家。

      可能是上天对他的惩罚,他是得恶疾而死,在他死的时候,全身长满了脓疮,我的父亲对我说那些脓疮里长了蛆虫,他每天痛苦地嚎叫,却无法死去,我父亲说,他要求家人将他杀死,但没有人能下得去手。后来他就绝食,一直绝食了三十七天,才终于死去,在他死的时候,已经不成人形了。

      我父亲坚信那是上天的惩戒,为了偿还罪孽,他孤身来到欧洲,去寻找那些失去的宝藏。可是,那些宝藏已经被博物馆收藏了起来,他根本没有足够的钱财来获得他们。他一直在欧洲的各国徘徊,一直到贫病而死。他死以前将这本绢册交给我,这是他唯一能找到的东西。

      小姐,我很穷,我的父亲在临死以前对我说,孩子,你是找不回那些珍宝了,我也不指望你能找回它们。但人死了一定要归根的,孩子,如果你将来有了钱,一定要回到敦煌去,那里是我们王家的根啊。

      小姐,我不想回什么敦煌,我听说那是沙漠中的一个小地方,我在这里虽然流浪,但总是有好心人给我点东西吃。但是如果到了敦煌,我可能连生活都无法延续,何况我根本没那么多钱回敦煌。小姐,你一定与这本绢册有缘,你看你长得和这位公主一模一样。你就把这本绢册拿走吧,随便给我点钱,至少你是个中国人,我把这本书给了你,我爷爷、父亲都不会责怪我的。

      我笑了笑,仔细地翻阅着那本绢册,绢册里似乎记载了一个古老的故事。我想也许只是一些手抄本的银字、评话之类的东西。

      于是我开了一张足够那流浪汉一生生活的支票,他千恩万谢而去。我不知道他的话是否是真的,不过,那本书却让我忆起了许多事情。

      他倚在我对面的椅子上,斜倪着那本书,“你真得相信他的话吗?”

      我毫不犹豫地点了点头,那些话很可能都是一些谎言,而我也不是一个文物鉴定专家,但我相信这本书是一件古物,在我看见它的那一刻就这样相信。

      他漫不经心地翻阅着那本书,“这书里似乎记载了一个故事。”我翻了翻眼睛,“你不说我也知道。”但是为什么那个女子会和我长得一样呢?

      这是什么缘故?

      我翻开书的第二页,于是一个千年前的故事就进入我的眼帘。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