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9、第九章 乔木地-大旱-赵善秋 ...


  •   赵善秋的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击,看向林建说:“你个人信息登记表上说,你本是叶子村的村民,常年在丰孝县码头做苦力。因为家中实在无米下锅,便和码头中同样遭遇的兄弟聚起来,煽动饥民来了一出抢粮仓。只是,没想到那县令搜查实在是严密,这才被一路追杀到这里。”

      见赵善秋发问,林建也从震惊中回过神来,点头道:“是的,原本按计划行事,应该是出不了大问题。只是实在是没想到,我们抢的不过是一处的粮仓,里面的粮食并不多,我们能带走的也不过十之一二,县令居然派官兵把丰孝县围得水泄不通,还派衙役挨家挨户地搜查我们。”

      “那是当然,”赵善秋带着笑意看向林建:“那县令是新官初任,还是丰孝县这种叛匪肆虐的地方,自然是要杀鸡儆猴,不然怎么镇得住丰孝县。

      再说,他刚刚大肆搜刮了一阵,自然给来这里剿匪的官兵不少好处,估计现在官兵都是听他的。这时候你跳出来当活靶子,他自然要好好地收拾你。不然,以后谁会听他的话。”

      赵善秋向后靠在椅背上,满不在乎地说:“说不定,这位县令也想凭着这些兵当个土皇帝呢,毕竟这丰孝县离京城可远着呢,天高皇帝远嘛,就是真封自己当个皇帝,朝廷也不一定管的过来。”

      这可不是瞎说,系统给的资料里,齐朝后面为了稳定住各地接连不断的起义,允许地方蓄兵,还大肆放权。

      到了后期,地方上实际上都是自成一股势力,皇帝真的喊得动其实也就京城周边那些地方了。这也是后来几百年来小国林立、各地战争不断的原因之一。

      赵善秋说得轻松,林建却被这番话吓到了。这毕竟乱世才刚开始,齐朝朝廷两百多年的威压还深深刻在百姓心里,赵善秋这话跟造反没有什么区别,这要是放以前,可是要掉脑袋的。

      难道这个看起来才八九岁的小女娘,靠着一个几百人的小村子也想造反吗?林建很难在自己的脑海里想象出这个小女娘当皇帝的场景。

      任凭林建内心起伏,赵善秋全然不在乎他人的惊诧的目光,只是又问道:“那如果你这次没有被官兵追杀,顺利逃过一劫,那你接下来打算怎么办呢?”

      林建也没想过这个问题,肚子饿的时候当然只是想着弄粮食吃,哪想过以后,先吃饱再说。林建想了半天,不确定地说道:“可能是带着粮食离开丰孝县,和家人找个地方种地养活自个。”

      赵善秋却对这个答案不满意,站起身来,走到桌边拿起一份文件说:“你应该知道,现在外面全乱了,哪块地方没兵没匪,没官没税?有人的地方却没有人活的路。

      如果到没有人的地方就更不行了,山林里的野兽会下山吃人,而且种地还要先开垦出来田地,开垦一块新地可不容易,工具从哪来?人力从哪来?”

      林建小时候就到县里当学徒学打铁,师傅藏着不让学,所以大了也没掌握到什么打铁的手艺,只能去码头当苦力,没多少时间埋在田地里,还真不知道这些问题,一时间也是哑口无言。

      赵善秋也没等着林建回答,只是摆摆手让守卫带着林建回去。把他带过来只是想知道外面,尤其是丰孝县,情况怎么样了。喊出系统看了看时间,已经快九点了,赵善秋的肚子已经有了轻微的饿意,下午吃的晚饭差不多消化完了。

      但是赵善秋没有多少心思放在食堂的饭菜上,其实刚刚赵善秋还有最后一个问题没问,“就算种下粮种就一定会有收获吗?”

      历史记载,公元1318年(天孝三十三年),齐朝遭遇了一场罕见的大旱,数月无雨,农田颗粒无收,全国上下饥荒肆虐。

      自此之后,这场灾难如同脱缰的野马,将齐朝拖入了混乱的泥潭,地方势力趁机崛起,中央逐渐失去对地方的管控。

      小农经济的脆弱性决定了它受不起一丝波折,一场天灾,一次人祸,都可能让一位农民辛勤一年的劳作化为乌有。

      无疑,这场百年难得一遇的旱灾对各地百姓的打击是毁灭性的。赵善秋怎能坐视这场饥荒在自己眼皮子底下肆虐,至少乔木地的百姓不能受到影响。

      虽然仅仅依靠单纯的耐旱高产粮种,并不能对抗旱灾,但是再加上赵善秋的未卜先知、水利工程的兴建、高效合理的人力物力财力调动,以及来自系统源源不断的援助。这一切的努力,至少能开始慢慢搬走这座压在齐朝百姓身上名为“饥饿”的大山。

      如此一来,至少乔木地的百姓能熬过这场饥荒。

      然而,赵善秋不可能一直龟缩在这一处小山村,与世隔绝,固步自封,这终究不是长久之计。但是,乔木地现在各项的发展还离不开她。

      所以,赵善秋需要有人代她走出去,去开拓更广阔的天地。

      隔天中午,看着手中的《对外交流计划书》,赵善秋沉思了片刻,还是在上面写下了林建的名字。

      方小花在一旁眨巴这好奇的眼睛,忍不住问道:“这林建才刚来乔木地一天,又抢过官粮,真的要把这么重要的事情交给他吗?”

      赵善秋微微一笑:“小花,你看得还是太浅了。林建这个人,勇猛有余,但机智不足,心机不显。不过他重情义,有领导能力,不然也不会有这么多人跟着他干掉脑袋的事情。

      再说,他长年混迹在在码头这种三教九流、鱼龙混杂之地,抹得下面子,装得了样子,是向外打交道的一把好手。

      勇猛有余,正好这个任务危险重重;机智不足,就派个人跟在他身边;心机不显,就也不用担心他生出什么乱子。而且,他和他那帮兄弟抢了官粮,除了投奔我们,他们还有更好的去处吗?最重要的是,他的软肋已经在我们手里了。”

      赵善秋说着,站起身来,理了理许多褶皱的衣服,对方小花说:“走,小花,我们去看看水利工程建得怎么样了。水可是生命之源,我们下半年的嚼头都看它了。”

      水利工程的施工现场

      见赵善秋来视察,范大方忙不迭地站了起来:“秋姐儿,您怎么来了?是上次的报表有什么地方不对吗?”

      “只是来看看水利工程怎么样了,毕竟马上就要启用了,这可不能出岔子。带我到处转转就行,顺便讲解一下。”

      “诶,好的,好的。”范大方一边答应,一边拿起木桌上的资料文件,紧跟在赵善秋的后面,朝热火朝天的工地走去。

      范大方是原河下村的人,他娘独自一人把他拉扯大,本来是个本分种地的庄稼人。赵善秋在给村民们集体上扫盲班的时候,发现这人学东西快,还很热心帮着其他人,看他有点管事的能力,才让他负责水利工程的监察汇报部分。

      “秋姐儿,互助会已经发展到周边的七个村子了,基本上每家都有一个代表加入,以工代赈的物资足够一家人温饱了。最先加进来的溪源村和叶子村都发展得不错,村民们的表现也很良好,扫盲和种植新作物方面都十分配合。”范大方边走边给赵善秋汇报着。

      赵善秋翻看着手中的叶子村户籍表,指着上面的一个人名说:“带我去看叶子村负责的工程部分,我要见她。”

      一个畏畏缩缩的妇人被带到赵善秋跟前,她哆嗦得不知道要怎么办才好,眼睛始终不敢抬起。赵善秋赶忙让她坐下。

      看着面前显得十分苍老的妇人,赵善秋放缓了声音:“大娘,近些天还好吗?发的物资还够用吗?”

      妇人连忙点点头,脸上带着感激的笑容:“还好,物资够我们吃用了,多亏了秋姐儿的善心,要不然真不知道今年冬天怎么熬得过去。”

      “你们都是我乔木地的子民,这本来就是我应该做的,不值得称道。对了,大娘听闻您家中还有个二十左右的儿子,怎么这名单上没有他的名字?”

      提起这个,妇人的神色似乎有点忧虑:“秋姐儿,您不知道,我那儿子小时候就去县里当学徒了,可这么些年,也没学出个东西出来,只能打码头当力工。平时除了逢年过节,见他一面都难。自从几个月前托人给他捎过去话,说家里粮要见底了,之后县里就乱了,再没有消息了,也不知道他现在怎么样了。他爹就是前些年被征了兵,要是他再有个三长两短,那我和花儿可怎么办呐。”

      眼见妇人情绪激动,赵善秋赶紧安抚她:“大娘,你先别难过。人没消息反而是好事啊。只要没有什么出意外的消息,就代表还有希望。我今天问你这个事,就是因为最近刚来了个二十出头的青壮,刚从县里回来,也是叶子村的,想带着您去瞧瞧,这万一呢?”

      在矿场外面,正在干活的林建被管事临时喊了出来,他身上还带着汗,就被迎面而来的妇人一把抱住。妇人哭喊道:“我的儿啊!我还以为你出什么事了,怎么回来了也不跟家里打声招呼啊!”

      林建也是紧紧地抱住妇人,感动之余不免有些疑惑:“娘,你怎么知道我在这的,还跟……还跟秋姐儿一起来的?”

      妇人抹了抹眼泪说:“儿子,你离家几个月了,不知道最近发生了多少事。要不是秋姐儿,娘和花儿就要活活饿死了啊!”
note作者有话说
第9章 第九章 乔木地-大旱-赵善秋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