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2、发家 ...


  •   殷老夫人出身羊氏博支一族,且羊氏博支被几近灭族之时,殷老夫人已经及笄。

      这就是说明殷老夫人那时已经通过羊氏博支一族的最后考核:雍朝之内,全天之下,奇珍异宝,无有不知,无有不识。

      故而殷老夫人具有天然的经商优势,根本固者,华实必茂。*

      有所成就的商人所具备的基本素质:眼光毒辣,见识广博,甚至对珍稀物品天然的把控和对重要出售客户,即雍朝各大世家豪族的诸多上位者的审美喜好拿捏,这些都是羊氏博支一族的基本素养。

      至于货品如何运往各地,如何打通各处关节脉络,哪里是山地,哪里又为水势,羊氏一族的巽支则再清楚不过了。

      当年,羊氏逢难,虽各家各支都遭了灾,族人也所剩无几,但在殷老夫人原先夫家的帮衬下,两族之中竟都还存活着一些族人。

      在殷老夫人得了重平的封地之后,殷老夫人所剩不多的羊氏族人便都渐渐迁往了重平,并在重平安置了下来。

      分封的旨意抵达重平,老夫人接手重评后,第一件事,就是收拾当地豪强,接着又很是下死手地整治了一番重平的各级官吏。

      而羊氏族人也在殷老夫人的安排下逐步进入到重平的各个府衙部门任职。

      其中当然包括了幼善堂。

      羊氏的两支族人进入幼善堂之后,自然而然,就担任起幼善堂的孤儿们的夫子,其所教授的内容,也就是羊氏一族的立足根本:鉴察辨宝和探幽寻秘。

      就这么一年年教授下来,等到殷老夫人准备在各地购买田产置办商铺,准备经商之时,她骤然发现,自己手下竟然有了一批从店铺掌柜到走镖镖师等,一整套成体系的全面的成熟的经商队伍。

      宛如另一个当年鼎盛一时的青戎羊氏。

      不知不觉中,殷老夫人及剩余不多的羊氏族人,乃至羊氏族人所带出来的重平幼善堂的那群没了双亲的小崽子们,这群人临时拉起的通宝商号,上至漠北漫漫黄沙,下到南疆叠叠山林,都开设了其通宝商号的分号。

      这便能证明殷老夫人及其族人商业上的成功了吗?

      不,通宝商号在商业上的成功,最直接明显的体现更在于,重平地域内所缴纳的商税和殷老夫人麾下其他地方所有商号所缴纳的商税,占到了雍朝全部商税的近五成。

      或者,换个说法,这个比重占到了雍朝所有种类赋税总数的近三成。

      这还是雍帝继位许多年之后,各地已经发展恢复了往日繁盛的近些年来的数据统计。

      若是放在雍帝刚刚继位,为鼓励各地恢复生产而免了全国赋税的那些年,这些数字比重则更为夸张和触目惊心。

      但这一部分就是殷老夫人一人抵得上殷氏全族财富的原因了吗?

      不,并不是。

      刚开始就说了,殷老夫人想着在雍朝各地置买田产,购置商铺,甚至形成雍朝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享誉全国的商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填,在重平内的幼善堂,那个没有底的吞金窟窿。

      随着商号不断的扩大,掌管商号的殷老夫人和羊氏族人虽然迅速积累起了巨大的财富,但就仿佛和善财童子上了身一般,钱来得快,出去得也快。

      仔细想想,其实还是颇有道理可循的。通宝商号虽然赚的钱很多,但是组成通宝商号的人员也很庞杂。

      从通宝商号各地分号的掌柜到各个店铺算账的账房、跑腿的伙计,再到联通全雍朝上下的各地分号商铺运货的镖师,护卫,有一个算一个,殷老夫人通通为他们交了商人的人头税。

      甚至更为难能可贵的是,殷老夫人不仅为通宝商号做工的伙计人员交了商人的人头税,甚至还为他们的妻儿老小都按照雍朝的最高赋税规格缴纳了所有税金。

      当然在通宝商号里面做活的活计很多来自于重平的幼善堂,他们都是孤儿,自然没有亲长。

      但孤儿也会长大,殷老夫人为了保障这些孩子们的生活,鼓励他们成家立业,不仅允诺为他们的妻儿交纳所有赋税,还积极为他们生活的当地置办家业。

      不知道这是殷老夫人很多年前便开始谋划的,还是事逢恰好,总之殷老夫人先前于雍朝各地购买店铺时,置办的那些田产宅屋便派上了用场。

      至此,才算是做到了殷老夫人最开始所想的那般,授人与鱼,不如授人以渔。

      在殷老夫人和羊氏族人的帮助下,这些幼善堂的孤儿们才算是在这个世间上真正的立住了脚跟。

      所以通宝商号所赚来的金饼财富的去向也就很明显了。

      很大一部分钱财都交给了雍帝作为重平的地方财政税金;另外一部分则重新回到了重平的幼善堂,接着接纳新的失孤的幼儿们,扩大完善幼善堂的各类夫子们的数量;还有一部分则流向了各地通宝商号分号人员的安置和生活上。

      就这么东扣一点西用一点,可想而知,即使通宝商号挣了许多钱财,就照这么个用法,到了最后也所剩无几。

      所以通宝商号这条财路,看着声势浩大,实际上为殷老夫人的财富积累所起到的作用基本属于聊胜于无。

      到底什么是殷老夫人一人可以抵得上殷氏全族财富的原因呢?难道真的是靠殷老夫人那几年打仗,积累下来的战场缴获吗?

      你别说,你还真别说!殷老夫人能在短时间之内积累下如此巨富的原因,还真是因为殷老夫人连年征战,并在征战的过程中所积累下来的战争财富。

      寻常来说,正规军队都有严格的军纪。

      朝廷军队主要职责是维持帝国的统治秩序,但很可惜,殷老夫人早年拉起的草台班子并不是正规军队。

      除了素质比较高的世家子弟外,其余队伍的组成人员多是山野猎户或者失去了田地的农夫甚至还有别的军队偷跑过来的逃兵。

      殷老夫人和其世家子弟所统率的队伍,在当时,已经算是军纪严明的军队了。

      殷老夫人曾经三令五申,要求麾下将领在征战时,不得伤害当地平民,也不得掠却活人财物,更不得毁坏征战时途径的农田作物。

      所幸,军队中有很大一部分士兵将领出身平民,对战争中无辜卷入的平民颇能感同身受,所以此类军令竟还执行地很是不错。

      但生逢乱世,能加入像殷老夫人这种,临时组建的地方军队的,无一不是家破人亡被逼无奈才投身至此的。

      世家子弟出身的军官可能还会想着维持高水准的道德标准,但底层的士兵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利益诉求。

      在遇到军纪失去作用或者在军纪并未明文规定的灰色地带的情况下,他们往往会狠捞一笔,这时候的这种行为,往往都会突破一些道德下限。

      之所以说殷老夫人的军队还算是军纪严明的军队,就是因为殷老夫人所统帅的军队里的这些士兵,他们为了捞钱所突破道德下限做出的这些行为,尽量避开了活人。

      比如为了应付不时之需,通常士兵在出征前会弄些贵重金属贴身藏着,比如金银。所以若是因老夫人的军队士兵打了胜仗之后,在清理战场之时,便会从战死的这些敌军身上摸走这些财物。

      当然也有一些下线比较低的士兵,他们也会偷偷摸走与自己同一个队伍但是战死的士兵身上的贵重财物。

      除此之外,在半路上若是遇到已经无主了的豪强的邬堡甚至是挖掘当地富户的坟墓来发点小财。

      和微薄的军饷比起来,这些意外的收入才是真真切切的横财,也算是吸引他们参与战争的最大动机和推动力。

      莫说是这些普通士兵,甚至是在殷老夫人刚刚起势,刚刚攒起来这群草台班子军队时,别说发军饷了,就是连锅都快揭不开了。

      面对着连饭都吃不起的窘境,殷老夫人甚至带头去挖了当地弃家而走的豪强的祖坟。

      因为殷老夫人的出身,不管是因为殷老夫人的士族出身,还是殷老夫人作为羊氏一族天生寻宝的能力,总之,殷老夫人在挖别家坟墓时,做得还颇为顺手。

      作为豪门世家,殷老夫人天生知道地方豪强更愿意将祖坟选在什么方位,什么地址;作为羊氏一族博物一支,因老夫人更是一眼可断,陪葬之物的价值大小,贵重与否。

      估计就在那时,殷老夫人便积累下了海量初期财富,这也为后续的扩大军队规模,提高军队中士兵的待遇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若是在时局顺遂的年代,比如在现在,在如葵出生后的雍朝,殷老夫人此等挖人祖坟的行为,绝对算是让人清誉尽毁的恶劣行径,此等行为,如葵之前那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尤其这还是由世家子弟带头做出的,那更是令人发指,为世人所唾弃。

      但这就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了嘛,放在如葵现在生活的雍朝那是大逆不道,但是放在殷老夫人生活的那个环境里,殷老夫人这些种种举动和措施,都很直接明了地体现了两个字:好人。

      没错,在那个战乱年代不仅解决了生存问题,还能守住做人底线的好人。

      这就算好人了?那好人的底线未免也太低了?!

      在当下的雍朝,这么说,这好人的标准确实显得有些浅薄了,但那可是食不果腹的战乱年代啊!

      在那个时候,别说是道德水准较低出身混杂的士兵了,就说是受过良好军事教育,且有着较高素养的军队将领,都曾经出现过那种黑心的将领为了侵吞钱财,会故意让存了很多钱的士兵去战死。

      在这种对比下,殷老夫人真的算是有能力解决问题,且还能守住做人底线的,难得的,乱世中的好人了。

      这可能也是后来有诸多知名的将领谋士来投靠殷老夫人所代表势力的原因吧,毕竟在这个人吃人的乱世之中,跟着一个有着做人底线的好人将领,是一件足以让人安心入眠的事了。

      这还没完,在国内战乱渐渐平息后,殷老夫人也没有退出军队,结束自己的戎马生涯,反而更是临危受命,接过了出兵抵抗趁乱偷袭的西凉王军的重任。

      西凉地处西北,西北贫寒,所以人口经济都不如地处更南,物质更为丰富的雍朝,但近些年,西凉王国内,气候风调雨顺且人才频出,渐渐竟达到了政通人和的地步,逐渐发展为雍朝周边威胁较重的几个国家之一。

      且西凉人素来善于养马驯马,整个国家无论男女老少从小基本上都是在马背上长大的,而且因为饮食习惯的不同,西凉人多喜肉食,喝羊奶,故而不管是从体型上,还是从力气上来说,都要强过素来以米面为主的雍朝人不少。

      但打仗嘛,还是要讲求一个方式方法的,若是雍朝的将士们的体力不足,那便从兵法策略阵型武器上来进行劣势补足,进而突破取胜。

      为此殷老夫人特意研制出八方阵法,来抵御西凉王军的入侵。

      从此殷老夫人带领的军队,在对战西凉王军时,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同时殷老夫人也缴获了数量极为庞大,价值极为高昂的战利品。

      众所周知,西凉人为游牧民族,游牧民族的一大特点就是根据季节的变化而迁移居住的场所。

      所以他们不似雍朝人讲求一个落地生根,也不会像雍朝人一样将珍贵的物件儿通通摆放在家中或者是陪葬于墓地,他们更习惯于将珍贵的物品,比如宝石和金银,制作成或者镶嵌在贴身的物体身上。

      举个例子,比如西凉王族他们会制作更加绚丽的,且用料更为扎实的首饰,再比如他们行会将宝石镶嵌在自己随身携带的武器上。

      所以殷老夫人每打一次胜仗,便会从西凉王军那边缴获极为丰厚的战利品,比如这次殷老夫人回来,为殷家新妇,程娘子带来的见面礼:那把西凉弯刀。

      那把刀应该就是从西凉王族身上缴获的,或者准确来说,那把刀,它的第一任主人必定为西凉王族!

      而这,才是因老夫人以一己之力可抵殷氏全族财富的真实原因。
note作者有话说
第42章 发家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
    作者公告
    更新状态:入v前随榜更新~入v后稳定日更3000+~希望宝子们多多支持哇~(≧▽≦)!
    ……(全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