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 好帅的哥哥居然是来封山的 ...

  •   左卫司三十天前就把上山统领营扎到了清心集赶集的路边上,每日早晚轮换前都有操练,可惜集上的人都被调去服役了,在集里做饭的女人们倒是新鲜的在旁边看了两天,但也都看不了多久就都被管灶的主事赶回去揉面做活儿,只有胡四带着那群孩子们时不时乘着送饭的间隙站着看看。
      这些天来,户户不得闲,人人有役事。例如施家面馆有名的豆浆面和秋油豆花面就已经只剩下了秋油面一种,连豆花都没了。
      厨房加半个前厅全都改成了和面房,集里调了十二个女人过来,被安排了每日五百斤面饼的手工活儿,另还有宋二娘专职做面、煮面、打浇头和调秋油,六叔六婶专职烧火,每日从山下大厨房拉过来半扇羊,隔二天加成一头,得是百人队正以上的人才能进到面馆里吃面,面里每人能分到一小勺子肉菜浇头。普通守路的军士自然是没有这每日一勺,百人队正以下的,都是一天四个面饼一囊水,每个饼里夹着几根咸菜好过口,每十二个时辰换一班岗,不上岗的人,没饼吃,三天满岗了,能拿一份夹了咸菜烧肉丝的烧饼吃。为了这每天一勺的浇头,三天一顿的咸菜烧肉,八十多的六婶六叔都得天不亮就起来洗洗切切,还要被军营里来督工的厨仆使来唤去。唯一所幸的是柴草管够,因为有人统一去整束沿路杂草树枝,白天打的树,夜里就得调了人的清干净,上下山的时候顺手就堆到集里这几家做饭的人家后院子里,只要不被雨淋着,晒几天就能用了。
      面饼每日做好,胡四就赶着他的牛车带着集里五六个八九岁的孩子来搬,清心集往县里去能坐车,所以每三里设一营,胡四和两个小点的孩子就负责每日换岗前把饭食送到,再去送役夫们每日的饭食。
      清心集再往山上去就只剩爬山道,另几个九岁往上的孩子的就得每人背着三十人份的饼子筐往山上送去。再往山上龙背崖的守军,就得永寿宫固寿丘那边的厨房管饭了,那边因山路更陡更远,送饭的是年纪大些的孩子。胡四虽然断了腿,但他手上有车马本事,车马桥行虽小,但养马养牛不生病也爱生小的,算是集上的小财主。所以派役的时候就让他带着这些孩子们管着家门一带的饭役事。
      其他人的役事可就不好说了,大多都是往县里各处路边修边整墙,还有把老旧房子残旧清整的事,这几十天里,点灯熬火的停不下来,连家都是回不来的。春日里乍冷还寒的,各家的女人只得和宋二娘一起熬着紫苏叶子姜枣茶,浓浓的加上几把炒小米和红糖在里面防病辟寒,请胡四送饭食时集里的男人顺带着送去,带件衣服报个口信什么的。
      做役夫的伙食更差,除了饼子更是连咸菜都不一定能分得上,宋婶子请六婶六爹烧火的时候在炉灰里焖了些山上打的兔子獾之类的小物肉干条,集上三十多口役夫都是家家户户的顶头柱,少了哪一个,家里都能翻了天,肉条烤了硬硬的且没味道,黑乎乎看着也不算啥稀罕东西,悄悄的一个人能有一两块在胸口收着,有事了能躲进山里保个几天的命,几十年来躲兵灾躲多了,兵一多,家家都如惊弓鸟。
      集上的人,只有三户是太平后从他处迁来的,其他大多是山民里躲兵后太平年月给清下山来入户的。入了户,就得交税,就得服役,就得做傜工,家有男丁的,现在是三抽一服兵役,另两个在家的每年也得有一个月的劳役,若是没有役事征发,那就得按一年两个月的役费折成现钱交给县里。孟宛自己成户,也没有功名,劳役是不能免的。所以给县里往清心集向上的山里各板子抄告示,给左卫营仓铺整理做条板的活计就是她的劳役。她把前头安排的事情做完,想到山里躲个十天清闲,就得交这十天的役费。所幸老魏小施都熟她,她也答应给左卫司办五百张膏药算是折的今年的傜工钱,最后议定只交五十文,买这人人都不得闲的时候的十天清闲,算是天大的面子了。
      所有入户的女子都有傜工,一般说起来一年得交五匹布,但因各地物产不同,倒不一定是人人交布,例如林家女户在集下水塘养的鸭子,通常每年要向县里供六十只,养鸭子的工也算做傜工。若是县里不收这六十只鸭子,就得按钱折算成傜钱交给县里。另外县里和集上平时没有这左卫营隔五十或百步的管着,就得有更夫与巡山的人,这些巡山打更望火的活计,也都是宋二娘这个保长统一管着分派的。若是县里住着,那县衙的门子、帮闲、打更、望火、洗地、看市集之类的活儿也是由县里各处的劳役来做的,一般就由老魏总管,小施跟着分派。县里真正需要县老爷从每年税银子留下来发俸碌的其实就是书丞老魏,县尉陆六爷,主簿,典史这几个职位,他们都算是正吏。
      其他例如老魏手下的管司工的书吏小施、管仓房架房的主簿、管刑典户籍的典史都是不入流的吏员,但每个人手下都有二三个跟着办事的。县尉陆六爷手下带着差班的两位法曹,管着生死事的令史与验作,这些人每年的伙费都是在劳役与傜役事中拔出一定的量来给费的。十二年前,南北合一,县里又有大疫,刚开始的那几年就没凑齐过人,这两年慢慢的人齐了,所以劳役与傜役也就越算越清楚。
      孟宛笑了一笑,慢慢又上了一段陡坡,如果没有香客上香的香税,尧县其实一年都撑不下去,所以尧山的永乐宫占昆观主其实才是尧县的定海针,只不过观主不爱下山,一般总是派守安、守海、守涛几个守字辈弟子出来办事。另外永寿宫的静安散人有千凌与锦凌两位弟子,一直想把另一处希成观也给修好。尧山千百年来都是皇家做的供奉,所以三处主殿都是宫观,而不能称道观。但这十二年来,皇家一场祈福都没有直接来尧山做过,所以现在圣人来了,指名官造赏修三个宫观的殿宇,那不止永寿宫想造的希成观费用肯定也能找出来,占昆观主一直想恢复的尧山七宫观的盛况,怕是也很快就能成真,不必老爷子带着遗憾飞升了。
      过了龙背崖,沿着山道往上,每一段路上都有小坐的茶水铺子,从龙背崖起到永寿宫止,一共七个铺子。永寿宫起到永乐宫,一共十三个铺子,这些铺子有屋子可以住的有十六个,其他的因地窄,只能分上下铺的人轮着去管管。早些年的时候,尧山香客多,这些茶水铺子大多是山上宫观管着收香客过路的茶钱,清心集的保长兼传些官府的意思提人办事。后来山上宫观乱了些时日,头几年香客稀少,也是清心集安排了些山上和山外投来的老弱残人去慢慢守着茶水铺子,山上主事的占昆观主后来考察了些时日,换了几处人事,宋二娘和孟宛就把换下的这几处人都拉到了小峰顶上,用那几亩空地就着之前的几间旧屋修好,再开了几垄山梯田种了黄豆,开起了秋油酱菜场。李班班嫁了潘十七后,也就住到了秋油场去,到现在都生了两个娃了。
      孟宛继续慢慢往山上走,这条上小峰的路是山里人自己用的,就算是当年魏家修了一下也修得极窄,旁人不知道的远远看来,根本看不出这是条路。山上运酱和豆子下山时都是拉着骡或马慢慢从两边转着绕远路才能运下来的。
      英子走得快,早已不见影子,按她的脚程,怕是二柱香的功夫就能到山腰石屋去了。
      孟宛走了一会,就忍不住在心里笑了笑,心里想着年轻的时候还强一点,现在是越来越不爱动了,若不是宋嫂子的面馆每年挣的使费,自已那个省工不省料更不挣几个钱的跌打膏药店还要做吗?趁着现在关了门,不如和边上六婶的面饼子店合在一起,还让两老的房子能宽松些。
      反正,那个膏药也不是尧山的方子,不做了就不做了。
      孟宛还在为关不关跌打店的事发愣,忽听前面英子的尖叫模糊传来,她猛的一惊。英子不是没在山林里不出来见人的山孩子,山里熊、猪、野狗等凶兽都让左卫营军士们清过一回了,能让她惊叫,怕不是小事。孟宛心里急怕,把袖子里挂着那个山里常用来唤人的竹哨子用力一吹,宋二娘担心英子,必是时时听着这边的动静。竹哨声尖锐的破风而出,传回到集上应该不难。还有那百步一个的守山兵,守在下面那个总会听到不对。全县的正经人家都被征发了,若是忽然出现了什么人什么事,谁知道是谁?
      孟宛吹了竹哨子就把硝子往路中一丢,再把斗笠一取,拔下头上的小刀簪子就往山上跑,英子跟着她出来,有事没事她得先去看看。
      急急奔了几十步,孟宛已经开始要喘,顾不得太多用手拔着山壁也要向上,才爬上了最陡的三步陡就听见一声轻笑声。孟宛抬头,暗红官服随着山风飘动,大胡子挡住了大半个脸,浓眉下的眼睛里是深深的嘲笑。英子还背着那个大背篓子,但被他一脚踩着小腿压在斜壁上,仆着半跪,但手撑着身子,脸努力向上看着,这种暗红的官袍可是葛油头都不能穿的六品以上武将服,孟先生前几天专门趁左卫营来扎营的时候,还教过她们认官品,免得做事时分不清该先向谁回话。
      孟宛吸了一口气,让自己站起了身子,努力忽视那把环首腰刀,强迫自己看向对方的眼睛,她再吸了一口气才忍住了颤抖开口说道:大人,这姑娘是山下清心集宋二娘宋保长家的二姑娘,她只是陪我上山腰崖屋去取给左卫营奉的膏药,不知道是怎么冲撞地了您?请您高抬贵手,先让她起来。但有吩咐,我们照做就是。
      山风吹了过来,带着雨把孟宛的花白发丝吹到了她的嘴角,那个斗笠挡在她胸前也挡着她的小簪刀,但她看着对面的红袍子靠着山壁的别扭姿势,她忽然明白过来,他受伤了,伤口用左手压着藏在腰刀掩着的衣摆下。
      孟宛缓了缓神,从左手袖子里掏了半瓶子自备的药膏出来,轻声道:大人,我是十多年前投来清心集的,这是我从旧京里求来的方子做的伤药,虽不敢说与京里的比美,但周围山人都知道是有效的。这是我自己备着的,已经用了小半,您若是伤了碰了,不如抹一点,救个急。再下不到三百步,就是清心集了,左卫营的军爷们应近处,施家面馆您肯定知道,这孩子真是施家的二姑娘,她脚程好,让她去叫一声宋二娘,带着滑杆子过来也不过半柱香,这就抬您下山可好?我就在这里,陪着您上药,您让孩子放下篓子,她脚头好,跑去喊人必是快得很。
      那人的脸终于转向了英子,眼睛看了英子眼后又冷冷的扫了一眼山路下头,缓缓问道:刚才的竹哨子是你吹的?
      英子觉得心惊肉跳第一次成了肉身的形容真话,那人脸转过来后,她就是心跳得要出腔子了。然后觉得小腿上的重压忽然就松了一些,她就又忍不住用手再撑着自己起来一些,想看清楚些那个人。然后孟先生和他说的话,全都在耳边像风一样吹过去,什么都没听见。直到孟先生扑过来,把她身上的背篓取下来了,她才回过神,听见孟先生对自己说:赶紧下山,告诉你娘和卫营的人,说是有控鹤司的曹大人在这里受了小伤,赶紧拿滑杆儿上来抬人去。
      英子揉了揉有点痛的小腿,又忍不住看了一眼这个红衣服官儿,才向山下冲,才走到山脚,就看见她娘远远奔过来的身影子。等她听到她娘那熟悉声音,她才想起来,原来这么帅的哥哥,居然是来封山的?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