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1、第二十一章 ...

  •   这段时间里,学生有两个选择,一个是照例去学校,不过没课,只在教室自习,各科老师全天坐班,不懂就问;另一个是呆在家里自学和调整,只要一周到学校报道一次就好。班里大部分同学选的都是第一种,极少有人回家,都怕回家一是没学习的氛围自己会倦怠,二是有了问题没办法找老师现场解决,郑笙随大流在学校呆了几天,可也仅仅几天,她就找老师打了一张申请表,成为少数“坐家派”的其中一员。

      让她回家是郑爸的决定。

      六月里暑气看涨,从这一年开始,电视新闻像约好了一样将“温室效应”“全球变暖”这两个词吹得天花乱坠,但也不像信口开河,如今中旬都不到,毒辣辣的太阳就已经把整个城市变成了火炉,郑笙他们东西朝向的教室也变成了火炉上的蒸锅,看着女儿每天汗流浃背回家的模样,郑爸一拍手,二话不说在客厅里装了一台立式空调,勒令郑笙从此在家温书。

      一人高的空调由小车拉着从商场送来的时候,整栋楼上上下下的居民都出来看了好一阵新鲜。这年头一台好空调得七八千块钱,活脱脱的奢侈品,普通老百姓家根本用不起,郑爸爸的这巴掌,拍出了附近好几栋楼的先河。

      这样用高档消费品来改变生活质量的状况,在郑笙家已经不是第一次。在郑爸由科员成为科长再成为副处的这段时间里,家里原来的东西已经不知不觉间被换掉了不少:老式的樱花牌煤气热水器变成了更安全,更安静的海尔电热水器;双筒的半自动荣事达洗衣机变成了洗干一体的滚筒全自动小天鹅;二十一寸的康佳彩电变成了三十二寸的画王;郑妈还学着电视剧里那点潮流抛弃了传统打扫卫生用的扫把,赶时髦般用起了吸尘器,从此做家务都变得比以前积极许多,扫地拖地不用弯腰,插上电源乌拉乌拉几下搞定;衣服往洗衣机里一塞,按个按钮就能继续去看电视剧,等一个小时再拿出来晾上;至于另外一些更繁琐且要大动干戈的精细活或者体力活,早已不用自己动手,郑爸一个电话,那位由卫家诚挚推荐,干活特卖力的钟点阿姨会准时上门,把一切都处理得妥妥当当。

      这些东西以郑爸在测绘局的工资肯定配备不上,不过他如今主要的生财之道也没靠着单位。郑爸以前一个老同学从珠三角回来,在本市投资开了一家建筑公司,特别聘请他过去做技术顾问,兼职性质,不用坐班,只是开会时偶尔露个脸就成,但就这露个脸的功夫,工资却夸张的高。尤其在升职副处长之后,一次晚饭喝酒喝到兴头上,郑爸对着郑笙与郑妈得意洋洋道,他今年运道正昌隆,官运亨通便罢了,财神也没落下,老同学给他的工资直接加码一倍,还邀请他入股,年终再拿分红,这么钱滚钱,估计要不了几年,他们郑家也能和卫家平起平坐了。

      说完,她还落下眼来,对郑笙道:“丫头,明年高中,把你送去一中怎么样。”用的不是疑问句,而是肯定句。

      郑笙险些被一口饭呛住,咳了一会,觉得自己爸爸莫不是酒喝多了思维错乱:“爸你胡说什么呢,我这成绩考一中太悬了。”

      “怕什么,你只管考就是,就算考不上,爸爸也能挺你进去,卫麟那兔崽子都能进一中,我老郑家的女儿怎么能比他老卫家的差!”郑爸豪迈地在桌子上拍了拍,手腕上一块崭新的手表磕得梆梆响。

      郑笙明白了,郑爸的意思是想让她效仿卫麟去读一中的资助班,她心里顿时来了一股气,以前自己成绩中游的时候,的确从来没想过有一天会觊觎到一中的门槛,但现在郑爸既然把这个问题提了出来,难道她真的就属于那类考不上要拿钱堆的人吗?

      人的自尊心就是这么被激起来的,几天后学校发下表格填志愿,郑笙盯着教室里愿景墙上自己写下的“六中”两个字看了一会,在表格的第一栏填上了一中,二三志愿全部斜杠,就连调剂也打叉。表格交上去时,班主任眼皮子跳了三下,没顺从也没反对,只象征性地问一句:“真的决定了吗,你等于是把所有的退路都堵死了。”

      “反正人这辈子,总会做出几件让自己后悔的事。”郑笙把自己不知从哪本书中看来的一句老气横秋但颇有哲理的话搬了出来:“既然总有后悔的机会,干嘛不搏上一搏。”

      班主任推推眼镜,将她的志愿表摆在最上面。

      那年正是教育部提倡教育改革吹遍祖国大江南北的时候,中考题也很推陈出新,尤其在数学上,一改往年的硬派公式作风,大走逻辑题路线,一眼望上去不难,得细细读才能发现其中陷阱。宋毅成的那套多方向思维解题法又再一次帮了郑笙的大忙,她做得顺风顺水,几乎要偷住笑,最后一道大题竟然还是在宋毅成给她安排的习题册里见过的,一模一样,当初这道题她做错了三遍,宋毅成就是不肯直接告诉她解法,惹得她差点翻脸。

      现在想来,也多亏了那三遍,才能让每个步骤都一直清晰地记到现在。

      中考结束之后,教育台按照惯例聚集了一批资深教师天天在荧幕上做分析,今年着重点到了数学,几个老师异口同声说今年如果有马虎大意,审题不清,或者不能灵活思维的学生,肯定要在这门课上大栽跟头,一个老师更是摇着头叹气,说他批了一个下午的试卷,只有一个同学把数学卷最后一道大题做对了,其实那道题不难,只是思维比较逆向,话题的最后,还抒发了一通对今年数学卷全市平均分的担忧。

      郑笙看到节目后喜不自胜,特地打了通电话给宋毅成邀功,顺便得瑟了一会自己填报一中的事,听见电话那头宋毅成说着“祝你成功”,想到没准今后真能成为宋木头的学妹,她就觉得心口痒痒的。

      过了两周,分数终于出来了,郑笙查到的总分与自己估计的出入不多,只是同去年一中的录取分数线比起来却要低一些,她不禁又忐忑了一个星期,直到真正的录取结果公布。

      不知是不是因为那个刁钻古怪的数学让太多人考得太差,还是一中盛名在外吓退了不少有志少年,今年的录取线有三所学校爆了大冷门,市一中因为填报的学生过少,分数线竟然不是最高的,降到了第三的位置,而本该排在下边的市三中和师大附中,却因为大量学生的填报而成了大热门,分数高高飘起,拔得了前两名。

      一时间各路媒体全都炸开了锅,专家们在报纸上打口水战,对如今先填志愿再考试的制度好与不好争得你死我活;记者们则采访了几个总分超过了一中录取线却因填报了市三中或者师大附中而没考上的学生,一个个花季少男少女对着镜头哭成了孟姜女,似乎一次填报志愿的失利,就“一失足成千古恨,此生从此不翻身”。但这些都和郑笙没关系,在分数线公布的那一刻,对于这些有关中考各种各样的争论她都不想去关心,因为她只知道一件事,她考上了,是真正的考上,正大光明用分数砸进去。

      郑爸和郑妈欣喜若狂,特地向单位请假在家里闹腾了一天,还商量着要不要订饭店摆酒庆祝,好像女儿考上的不是一所高中而是清华北大,郑笙自己反倒平静得多,结果出来后,她竟然连最初的紧张感都没了,好像这一切都该是理所应当的事情。

      接下来的暑假里,生活仿佛一瞬间由扭成一团的麻绳变成了松软的棉花糖,郑笙头一次享受到日上三竿再起床,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待遇,脑子里再不用装着单词和公式,每天做得最多的事情变成了睡觉和看漫画。郑爸本来提议不如趁着这股喜气他们全家上新马泰玩一圈,可没过几天,他老同学的建筑公司那里又接了个大项目,一时走不开,只好往后推了推,允诺她明年夏天再去。

      直到夏天过了一半,宋毅成突然打来电话,说要请她吃饭。
note作者有话说
第21章 第二十一章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