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暗访初体验 ...

  •   老妈终于要来贵阳了。
      半年前我从深圳来到贵阳工作,她也从深圳回了老家。拿着微薄退休金的她,本该弄花逗鸟,可她是个闲不住的人,这半年来,总是奔波在找门面、考察市场的路上。无奈老家的年轻人都外出,因而经济条件并不好,她也是岁月不饶人,不再能独立支撑一个门店的生意。
      最后,她只好打工,进了一家肠粉店的后厨工作。于是,本来就失眠的她居然更加累得睡不着了。心慌、头痛,老家请1个帮工是当3个人用的。做了四天,连续四晚没睡觉的她终于辞了工。这样一来,连打工这条路也走不成了。
      听我说贵阳大街小巷很多摆摊的,又有我的力邀。最后,带着对贵州穷山恶水的成见,开明的老妈踏上了入黔之路。
      一放下行李,老妈就让我带她出门逛逛。我住在金融城,这里之于贵阳就如浦东之于上海,楼高街宽,摆摊虽不如市区那样密集,但公交车站、地铁口也总有那么两三个。可今天,那些水果摊、小吃摊却一个不见。
      “咦?我昨天还看到的,怎么今天就全都不见了?不管了,明天总能看到。”于是,我带着妈妈把摊贩经常出现的地方都走了一遍,有些什么摊位也介绍了一下,让她对市场有个初步的认识。
      对于做生意,老妈向来是极有行动力的。第二天正好是周六,早上8点就拉上我出门,“走,考察市场去!”。
      公交车站旁正好摆了4个小车,妈立即过去,一家家走过,左看看、右看看。
      “早餐还没吃,要不要买点什么?”
      “粉有什么好吃的!”虽然这么说,妈却伸长了脖子从人群的缝隙中往卖粉的摊子看。我知道,妈妈的偷师细胞已经启动了。
      看着摊主熟练的煮粉、捞粉、放作料,再浇上排骨、脆哨、牛肉各色浇头,我也食欲大开。估计妈妈已经偷学够了,正好糯米饭的摊位前没人,我适时建议:“要不来碗糯米饭?”
      “早上吃糯米饭?走,看看去。”
      糯米饭的摊位上很简洁,一个四十厘米高的木饭甑俯瞰着十来个不锈钢大碗,碗里是各式小菜。因为要留着肚子去街上试吃各式小吃,我们要了碗最小份的。只见卖饭小哥用饭勺盛了一勺饭平铺在碗里,放上花生、土豆丝、酸萝卜等小菜,我正想用手接来,小哥已麻利地在菜上又盖了一勺饭。这样,一碗饱满莹润的糯米饭才算出品。
      一筷子下去,直夹到中层的小菜,糯软爽口。就着香软的糯米饭,我们为摊主算起账来。
      “生意最好的是卖粉的,你估计她一早上能卖多少粉?”
      “她有6种粉,每种都一大袋子,估计每袋都有十斤。”
      “那就一共是60斤,这么多啊!她也不会都卖完吧?”
      “肯定得卖完,粉放到第二天就没用了的。”
      “那每碗要多少粉?”
      “一碗顶多3两粉。”
      “那每碗里粉的成本要6毛钱,浇头、作料算1元钱,煤气和包装一共算4毛钱,成本一共是2元,平均每碗卖6元钱,利润率将近70%。60斤粉就是200碗,一天能赚......800元啊!”我两眼放光:“一天只用卖两三个小时,就这么多钱啊!”
      妈妈笑着看我:“你想得真简单!”
      “难道不是吗?我哪笔算错了?”
      “不是哪笔算错了,是不能这么算。真是小孩子,想得真容易!”
      我最不服气的,一是老妈说我是小孩子,二是她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听她说这话,自然穷追不放,可她却扭头去看窗外的铺面、懒得理我。
      不理我算了,反正我算的又没错!一天居然能赚这么多钱,今天的考察开了个好头,我极有信心。
      坐车到了师大,这里的小吃极多,可能因为竞争激烈,贵阳最好吃的小吃都聚集在这里了。
      路口的第一家是卖贞丰糯米饭的。正是早餐已过、午餐未到的时间,店里只坐着三四个食客。正好早上吃的是糯米饭,妈妈必是要进去的,竞争者调查嘛!可进去不多时,她就出来了,直摆头:“吓死人了,这家东西也太贵了,糯米饭至少要10元,而且看他们吃的,菜比我们买的那家还少些。”
      “可人家开这么大的一个店子,饭点的时候还都坐满了人。东西不贵怎么是‘贵阳’嘛!”
      妈摆着手,目光已被旁边一家素粉馆吸引了去。这家门脸极小的店只能摆得下一张餐桌,因而坐了3个食客就已经满座了。想起一路上鳞次栉比的素粉店,我们也买了一碗。素粉上桌,就是一碗干拌粉,小菜比糯米饭少些,但绿葱白粉红辣子互相映衬着、十分诱人。一口“吸溜”下去,麻辣酸香,确实比老家的汤粉好吃多了。
      一路走去,我们又吃了铁板土豆泥、豆沙粑、裹卷、凉粉,摸着肚皮,请老妈对今天的小吃之旅进行总结。
      “贵阳的小吃都好油,不过说来也怪,街上没什么大胖子,人都还挺苗条的!”
      “那是因为坡多,哎哎,走这边、上楼梯,”我拉着妈妈走上天桥:“你看,这一路上,逢路口必有天桥或地下通道,路上坡也多,上街就要上下楼梯,运动量大了,自然不容易胖了。”
      “他们也都还挺爱吃辣,红油汪汪的,看起来倒是诱人多了。也不知道是怎么做的,这里的辣椒比我们在深圳吃的都香些。”
      “那是因为这里辣酱的做法和其他地方不一样,我们一般做辣酱只用一种辣椒吧?他们做辣酱至少要用两种,最常用的是花溪辣椒提香,加上遵义辣椒的辣,再加上花椒等香料,自然好吃啦!”我把百度来的贵州辣酱的做法照本宣科地告诉妈妈,她很是受教。
      “原来辣椒还有这么多门道啊,真是长见识了!”
      “这还只是一种湿辣酱,吃火锅的时候,他们的蘸水里还有青椒酱、红米椒、糊辣椒,门道多着呢!老太太,糊涂没?有信心不?”
      “怎么没信心,难道你妈做的东西不好吃?我做的比他们的好吃多了。比如吧,那个铁板土豆,辣过了头,就掩盖了其他作料的香味,又比如......”
      妈妈细数着各个小吃的不足,在女儿面前,她的虚心是惊鸿一瞥的。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