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1、奉旨入宫 ...

  •   清如把礼盒又递回婢女手里,轻声对她说:“叶子,你去交给石青吧”。

      她上次花朝会的时候就见过赵与晟的小厮石青了。

      赵与晟这才回过神,笑着说:“对,去吧,我让石青和石绿在厨房帮着厨娘劈些柴,你去那里找他们。”

      叶子离开后,赵与晟轻声道:“清如,那天夜里你给我的帕子……我要还你。”说着从怀里掏出手帕交到清如手里,清如觉得沉甸甸的,打开手帕,里边包着一支镂刻精美凤鸟纹的金镶玉发簪,一片镶嵌绿松石的竹叶纹钗。

      清如抬眼温柔地看他,笑了,“这是?”

      赵与晟道:“是发簪和发钗,簪和钗都好看……,我抉择不下,便两只都买下来了。你喜欢吗?”

      清如笑道:“我送礼是要谢你那日救火之恩,你送金钗又是为何?”

      赵与晟嘿嘿傻笑道:“回礼”。

      清如掩嘴而笑:“哪有人还未收礼,就先备好回礼的?况且我这是答谢,不需要你回礼的。”

      赵与晟窘道:“你不要拒绝我……的心意。”

      他又说:“其实我……,花朝会之后,御街失火之前就买好了,我知道总有一日能亲手送你。你簪在头上,一定很美……”

      清如羞红了脸,重用手帕包了起来,放进袖口。

      赵与晟见她收了,开心的舒了一口气。

      “刚才我听到你和母亲说想接贾待诏去相府?”

      清如点头:“是啊,眼下这里的条件……”,她环顾了一下四周熏的漆黑的院墙和残破的房屋,“外翁又患上了咳疾,这里只有一个厨娘,要照顾那么多人的吃食,怎么顾得过来呢,馨儿也跟着辛苦。”

      “但是外翁不肯走,母亲也没办法。”她轻轻叹了口气,吐气如兰,唇红齿白,赵与晟看得呆了,她怎么连叹气都这么美,让人不忍心看到她皱眉。

      赵与晟道:“你别担心,我跟爹爹说了,把一处别院腾出来给画师们用,那里空间宽敞,厨娘也有好几位。这几天我没来画院,都是去那边收拾去了,等一切安排妥当,就请贾待诏他们搬过去。”

      清如看着他,眼眸里闪烁着盈盈的光,“刚才仿佛听外翁提过一句,原来是国公府的别院,小公爷真是思虑周全,费心了。不知道是搬去哪里?”

      赵与晟笑了,“是西湖边上的翠芳园,我小的时候,每年夏天爹爹嬢嬢都带着大哥和我去翠芳园避暑,那里风景极好,登上楼就能远眺西湖。到时你也来玩吧,我们一起喝酒吃肉、吟诗作对,岂不很美?”

      清如笑着答应。

      婢女叶子回来了,她没有走近,远远地立在廊柱下边等着。

      赵与晟又问道:“你平时喜欢做什么?最爱吃的是什么?”

      “平时在府里很闷,只能看书、做女红打发时间,其实我很喜欢徜徉在山水之间的感觉,登高望远,泛舟西湖……。有时候挺羡慕馨儿的,她想去哪里就去,可以去逛街游玩,去夜市吃小吃,可是母亲总不许我出门,即使出去也不能待太久。”她叹了口气,望着天空的白云出神。

      又低声道:“御街和夜市都被一场大火毁了,这个春天,对临安城的百姓来说太难了,刚才我们一路走来,街上狼藉满地,还有些流离失所的百姓,我听爹爹说,官家为此很自责,避正殿,减膳食,并且处置了失职的夏侯恪。”

      赵与晟道:“灾后重建历来都是很艰难的,临安城需要重新规划防火布局了,水火无情,只能防患于未然,那两日我与梁抵侯救火时,发现了很多防火灭火的漏洞,并不只是夏侯恪醉酒失职那么简单。”

      清如点了点头。

      赵与晟笑了,“我们怎么说起这么严肃的话题了?你还没说,你最爱吃的是什么?”

      清如刚要开口,石青石绿跑了过来,急促地喊:“小公爷,清波公府上来人,请您和梁抵侯过去,马车在画院门口候着了。”

      清如看向赵与晟,点了点头,“你快去吧”。

      赵与晟依依不舍地看着她,边回头边喊:“等搬到翠芳园,我给你下拜帖,你要来啊!”

      清如微微笑着轻轻点头,“嗯”。

      马车一路疾驰到了刘松年府上。

      原来清波公刘松年一方面心里惦记着画师们的艰难处境,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画艺切磋赛那日见到两个年轻人的精彩表现,一直想私下跟他们聊聊天。

      梁楷作揖行礼道“学生拜见清波公”,赵与晟也跟着行了礼。

      落座后,赵与晟关切的询问道:“清波公府上房屋修缮得顺利吗?人手不够的话可以从国公府调过来。”

      刘松年道:“还好房屋刚起火就被及时扑灭,只有一处屋顶木梁受火熏黑,并不严重,算是万幸。唉,夜里全家老小和家仆只能到花园躲避,在池边凉亭过了两日,当时场景不堪回首啊。”

      梁楷道:“清波公府上内宅有花园水池隔离,屋后又挨着盐桥河支流的水渠,院里水缸水瓮都有储水,可见管家平日里就有防火意识,只要火星飞溅进来能及时扑灭,火势就起不来。”

      刘松年点头:“确实如此。听说德寿宫因为香蜡火烛等易燃物多,救火不易,已烧为焦土,画院因挨着德寿宫也被火严重,贾待诏也受了伤,他年纪也不小了,摔这一下怕是要将养许久。”

      赵与晟和梁楷点了点头,梁楷给刘松年讲了画院着火的情形,灾后画院财物损失的各种情况,画院人员管理的措施,还有过几日就要搬到国公府别院的事情,请他不要担心。

      刘松年看着梁楷,露出十分欣慰的表情,“我早就想见见你了,所谓严师出高徒,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那日比赛一看果然不错,难怪贾待诏跟我举荐多次,说梁抵侯天资聪颖,有过人之才。如今看来,不仅有才,还心思周密,能管理画院事务,帮贾待诏分忧。”

      梁楷身体微微前倾拱手,“晚辈不才,多谢清波公和师父抬爱。”

      刘松年捋着胡须继续说道,“其实,我对梁家早有耳闻,世家“东原梁氏”绵延八代,梁家第一代乃武将出身,延至后人,族人居朝为官宦者达七十多人,曾经有过半个朝廷都是梁家的盛况。朝堂流传有“满堂笏,梁半朝”之称。有这样的家风,可知后人一定不错。”

      梁楷施礼道,“晚辈家道已没落多年,清波公谬赞了。”

      刘松年又看了一眼赵与晟道:“小公爷可知道?梁家祖上出过人称“忠孝三梁”的梁颢、梁固、梁适,才情学问可与“文情三苏”比肩。”

      赵与晟摇摇头,笑着说:“我今日是第一次听说,难怪梁兄文武双全,原来是家学渊源。”

      这段家族史对赵与晟来说很新鲜,可见写论文看的文献资料还是不够详实,不过也不能怪他,研究一个画家作品,怎么可能查到他祖宗八代呢。

      赵与晟静静打量着梁楷,难怪他俊逸的脸上有一丝英气,虽然身形消瘦,但颀长挺拔的气度非一般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可比,原来祖上竟是武将出身。

      刘松年道:“这次请你们来一是询问画院状况,二是官家想要一幅火神光华大帝的画像,老夫年迈,眼神不济,已经没有精力画了,便向圣人举荐了梁抵侯。”

      梁楷道:“多谢清波公举荐。”

      赵与晟说:“这是个难得的好机会啊,梁兄若能一举得到官家的赏识,以后必定大有作为。清波公提携后辈,如此爱才惜才,真是可敬可佩!”

      刘松年哈哈笑了:“难怪你爹爹整日夸你,说你嘴甜,果然很会说话。”

      又聊了半晌,刘松年有些乏了,毕竟已经七十岁高龄了,他便向二人道:“让管家备好马车,送你们出去吧。”

      片刻,管家来到厅堂,定睛一看,竟认出二人是在他家灭火保住了书房的年轻人。

      刘松年也大为震惊和感动,他说:“书房的一排樟木箱子里存了老夫这一辈子的书画啊,要不是你们及时灭火,恐怕就要付之一炬了。”

      由此,他也更欣赏这两个有勇有谋的年轻人了。

      因为刘松年的人物画一直受到杨皇后的推崇,在宁宗时期有很高的威望,刘松年这次将将梁楷引荐给杨皇后,不日他们就收到消息,圣人宣梁楷进宫。

      隔着纱帘,皇后杨氏正襟危坐与殿内,穿着红色花罗衣,轻薄的黄色披帛穿插着金银丝线,显得华丽富贵,梁楷行了礼,便恭敬地立着,杨皇后见他一表人才,夸赞道:“那日画院比赛,梁抵侯夺魁,画作技法高超,立意新颖,本宫早就想见一见梁抵侯了,怎奈都城突发大火,官家日日忧心,夜不能寐,本宫也每日诵经为百姓祈福,就拖到了今日。”

      “听翰林刘待诏说,梁抵侯在火灾时与潜火队一同救火,实在少年英勇,官家也非常欣慰。”

      梁楷道:“圣人谬赞,那日救火是赵小公爷与我一起,临安也有许多百姓自发出来灭火,我只尽了绵薄之力,不足圣人挂齿。”

      杨皇后颔首微笑,声音中透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本宫知道了,你们做得很好。”

      这次见面时间很短,梁楷得了些金银赏赐,就回了画院。

      回来后没过几日,梁楷和赵与晟就收到了传他俩次日一同入宫面见官家的消息。

      这日夜里,赵与晟来到梁楷住的厢房,与他商议面见官家的时候,根据那日救火发现的漏洞提出一些建议。

      梁楷提议不如绘制一张临安城的防火布局图,这样官家看得更直接、更清楚。

      梁楷精通人物画,却从没画过界画,界画是画亭台楼阁,但整个临安城的布局图恐怕比界画还要难,这布局图该找谁画呢?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