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1、秦良玉 ...


  •   秦良玉

      【明末女将】

      秦良玉,1574—1648字贞素,四川忠州,今属重庆忠县人,明朝末期战功卓著的民族英雄、女将军、军事家、抗清名将。

      官至明朝的光禄大夫、忠贞侯、少保、太子太保、太子太傅、四川招讨使、中军都督府左都督、镇东将军、四川总兵、提督、一品诰命夫人。

      自幼从父习文练武,秦良玉一生戎马40余年,足迹遍及长城内外、大江南北、云贵高原、四川盆地。

      秦良玉是中国历史上唯一单独载入正史的巾帼英雄。

      唯一凭战功封侯的女将军,为数不多的文武双全女子。

      中文名:秦良玉

      别 名:秦贞素

      字贞素

      所处时代:明朝

      出生 地:四川忠州(今重庆忠县)

      【个人简介】

      秦良玉(1574~1648年) ,字贞素。明朝末期战功卓著的女将军、民族英雄、军事家。四川忠州(今属重庆忠县) 人。

      历史上少有的文武双全女子,唯一封侯女将军,二十四史唯一单独作传的女子。上

      柱国光禄大夫,中军都督府左都督,驻四川等多处提督、总兵官,镇东将军,少保加封太保兼太子太保,一品夫人,忠贞侯。

      为石砫宣抚使马千乘妻。

      史书记载到:良玉为人饶胆智,善骑射,料敌如神,兼通词翰,常为男子装。

      自幼从父秦葵习文练武,丈夫死后,继任其职,她曾派出兄弟秦邦屏、秦民屏救援沈阳抗击后金,被明熹宗封为二品夫人、充总兵官,并赐“忠义可嘉”匾额。

      更曾亲率3000精兵北上,镇守山海关(榆关)。

      崇祯三年,又奉诏勤王,收复永平、遵化等四城,受到崇祯帝优诏褒美并诰封一品夫人,加封少保、挂镇东将军印。

      并且在四川、贵州地区又相继击败奢崇明、安邦彦、张献忠、罗汝才等叛军,取得成都之捷、重庆之捷、夔门之捷等。

      清军入关南下,她坚持抗清,被南明隆武帝晋封太保兼太子太保、忠贞侯。

      被永历皇帝加封太子太傅,任以四川招讨使,仍以镇东将军督兵靖川。

      去世后谥号“忠贞”。

      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正史登录的巾帼英雄。

      郭沫若曾撰文赞誉秦良玉:“像她这样不怕死不爱钱的一位女将,在历史上毕竟是很少的”。

      北京四川营胡同就是她北上勤王屯兵遗址。

      【生平事迹】?

      秦良玉,红妆妇人,巾帼英雄,多年来为大明朝出生入死,赴边击后金,川地杀逆贼,至死不降,诚为女中丈夫,直可愧杀左良玉之辈。

      秦良玉,忠州人(今重庆忠县),生于万历初年。由于其父秦葵乃明朝贡生出身,秦良玉自幼一直接受良好的儒家教育熏陶。

      忠臣烈士之义,感身报国之情,秦葵一直向子女传授不懈。

      身为知识分子,秦葵已经有预感大乱将至,常研习兵书,舞剑论兵。

      他对儿女一视同仁,让秦良玉与其兄秦邦屏与弟弟秦民屏一起读典籍,学骑射。

      可喜的是,比起兄弟来,秦良玉秉赋超群,文翰得风流,兵剑谙神韵,使得秦葵怃然叹息道:“可惜孩儿你是女流,否则,日后定能封侯夺冠。”

      秦良玉慷慨朗言:“倘使女儿得掌兵柄,应不输平阳公主(唐高祖李渊之女)和冼夫人(隋明岭南的少数民族首领)。”

      天作良缘。秦良玉成人后,嫁与石柱土司马千乘。

      这位马土司虽是一方土酋,但其祖宗大有名,乃汉朝“马革裹尸”的伏波将军马援。

      郎才女貌,神仙伴侣,二人伉俪情深,夫唱妇随。

      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播州地区(今贵州遵义)的土司杨应龙造反。

      由于事起苍猝,贼寇连陷重庆、泸州等战略要地,进围成都 ,蜀中大震。

      作为地方土司,马千乘以三千石柱兵从征,跟随明朝四川总督李化龙讨伐叛军。

      石柱兵皆持一种特制长矛,矛端呈勾状,矛尾有圆环,攀援山地险峻地形时,前后接应搭接,敏捷如猿。

      由于他们的矛杆皆以无漆的白杆制作,时人称之为“白杆兵”。

      依理,马千乘率兵三千从官军,已经尽到了土司对中央朝廷的义务,但秦良玉为解国难,又统精卒五百人,自备军粮马匹,与副将周国柱一起在邓坎(今贵州凤岗)扼守险地,持弓援剑杀贼。

      为此,明朝总督李化龙大为叹异,命人打造一面银牌赠与时年26岁的秦姑娘,上镌“女中丈夫”四个大字,以示表彰。

      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正月初二,明军由于连连克捷,上下松懈,置酒高会,庆祝新春佳节。

      洞晓古今兵法的秦良玉多智,她预料贼军会乘夜偷营,诫嘱丈夫马千乘命令“白杆军”严禁饮酒,持矛裹甲,连夜分守险隘。

      半夜时分,明军官兵大部分醉醺醺的沉入梦乡,贼军果然突然发动袭击。

      醉梦中的官军一时间四一奔逃。

      所幸的是,早有准备的秦良玉夫妇所领“白杆兵”发起反突袭,叛军先胜后败,惶骇间被长矛捅倒无数,皆转身奔逃。

      秦良玉夫妇紧追不舍,追入贼境,连破金筑寨、明月关寨等七寨,直抵杨应龙叛军老巢的天险桑木关下。明军诸军喘息后集结,齐攻桑木关。

      由于山险关峻,甲胄衰身的明朝官兵一时束手无策。

      “白杆兵”此时顿显神威,这些士兵的攀援能力本来就高超,又有特别矛钩拥搭连,使得他们在短时间内演杂技一样互相搭持攀挂,与酋阳土司等地方兵配合,一举荡破险关。

      关口拿下,明朝官军夺门而入。

      于是,众人合兵,直捣海龙囤,杀得贼兵血流成河。贼首杨应龙骇然无奈,慌乱中自缢身死,插州之乱平息。

      此次平乱,秦良玉、马千乘夫妇“为南川路战功第一”,为诸司之先,并又获朝廷银牌及色缎等物作为奖励。

      大功如此,秦良玉并未沾沾自喜,从不言功,夫妇二人仍回石柱本份过活。

      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 ,秦良玉丈夫马千乘死于政府狱中。

      《明史》记载说,石柱部民状告马千乘,明廷把他逮入云阳狱,不久马千乘病死其中。

      秦良玉一下子变成孤儿寡母,但她大义为重,殡敛丈夫后,未有生出任何反叛不臣之心,反而代替丈夫任石柱土司,忠于职守。

      《明史》中这样赞诩秦良玉:“(其)为人饶胆智,善骑射,兼通词翰,仪度娴雅。而驭下严峻,每行军发令,戎伍肃然。”

      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 ,女真酋长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今辽宁新宾县)建立“大金(后金)”,开始连连发动对明朝的进攻。

      两年后,萨尔浒一役(战场在今辽宁抚顺以东),明军惨败,诸营皆溃。自此之后,驻辽明军几乎是闻警即逃。

      东北告急,在此大背景下,明廷在全国范围内征精兵援辽。

      秦良玉闻调,立派其兄秦邦屏与其弟秦民屏率数千精兵先行,她自己筹马集粮,保障后勤供应。为此,明廷授秦良玉三品官服。

      沈阳之战中,秦氏兄弟率“白杆兵”率先渡过浑河,血战满洲兵,大战中杀辫子兵数千人,终于让一直战无不胜的八旗军知晓明军中还有这样勇悍的士兵,并长久为之胆寒。

      由于众寡悬殊,秦邦屏力战死于阵中,秦民屏浴血突围而出,两千多白杆兵战死。

      但也正是由此开始,秦良玉手下的石柱“白杆兵”名闻天下。

      得知兄长牺牲消息后,秦良玉制一千多件冬衣,配送给远在辽地的石柱兵。

      然后,她自统三千精兵,直抵榆关布防(今山海关),控扼满州兵入关咽喉。

      明廷兵部尚书张鹤鸣为此专门上奏天启帝,追赠死难的秦邦屏都督佥事,立祠祭祀。

      不久,明廷又诏加秦良玉二品官服,封诰褒奖。

      时值重庆内乱。

      永宁土司奢崇明借奉诏援辽的名义,率数万人马与其女婿樊龙里应外合占据了重庆,并发兵围攻成都,大有关门做皇帝的意思。由于同为“土司”乡亲,奢崇明派人携大笔珍宝来石柱与秦良玉“通好”。

      秦良玉二话不说,立斩贼使。她派遣秦邦屏及其二子溯流西上,度渝城后,忽然抵至重庆南坪关,扼制贼兵归路。

      趁天黑敌军无备,“白杆兵”突袭贼军驻于长江和嘉陵江上的水军,尽焚其舟。

      同时,秦良玉分兵守忠州,驰报夔州官军密防瞿塘天险,阻遇叛军沿江东下。

      正是由于这位女中丈夫的调度有方,奢崇明叛军终于难成气候,出战即败。

      川地底定之后,鉴于作战中明朝官军的“熊包”表现,秦良玉上书奏称:“臣率(秦)翼明、(秦)拱明(她的两个侄子)提兵裹粮,累奏红崖礅诸捷。

      而(明朝官军)行间诸将,未睹贼面,攘臂夸张。

      及乎对垒,闻风先遁。

      败于贼者,唯恐(别)人之胜;怯于贼者,惟恐(别)人之强。

      如总兵李惟新,渡河一战,败衄归营,反闭门拒(见)臣(秦良玉自称),不容一见。

      (李惟新)以六尺躯须眉男子,忌一巾帼妇人(自称),(其)静夜思之,亦当愧死!”疏上,由于明廷正需石柱这样的地方力量,天启帝“优诏报之”,并下令文武大吏对待秦良玉皆要以礼相待,不得疑忌。

      感动之下,秦良玉更加为明廷卖命,其弟秦邦屏不久即在陆广做战中战死沙场。

      崇祯三年(1630年),皇太极攻榆关不入,便率十万辫子军绕道长城喜峰口入侵,攻陷遵化后,进抵北京城外,连克永平四城,明廷大震。

      秦良玉得到十万火急的勤王诏书之后,即刻提兵赴难,星夜兼程,直抵宣武门外屯兵。

      当时,闻诏而至的各路勤王官军共二十万有余,但都畏惧满洲兵的狠武,无人带头出战。

      秦良玉“白杆兵”人数虽然仅有数千,但一直为满洲兵所忌惮。

      昔日浑河血战,让大辫子们再也忘不了这些身体矮小手持超长锐矛的士兵。

      因此,“白杆兵”呐喊冲杀之际,满洲兵心自发怯,加上明军中又有孙承宗这样的老将作配合,最终迫使皇太极连弃滦州、永平、迁安、遵化四城,撤围而去(山海关未能攻下,也是满洲军撤兵原因,他们怕日后遭首尾截击)

      崇祯七年(1634年),张献忠贼军破夔州(今重庆奉节),进围太平,秦良玉提兵赶至,贼寇慑于秦良玉及其手下“白杆兵”威名,苍惶逃走,川东大定。

      崇祯十三年(1640年),罗汝才贼部进入巫山,为秦良玉阻遏。

      于是,这位绰号“曹操”的黠贼突然进攻夔州,又被秦良玉率兵击走。

      不久,秦良玉率兵在马家寨邀击贼军,杀其骁将“东山虎”,斩首六百余级。然后,秦良玉乘胜,与明军在谭家坪、仙寺岭连败贼寇,夺得罗汝才主师大纛,并生擒其副手“塌天”。

      数役下来,秦良玉部斩贼兵近万,获甲仗马骡无算,贼尸横陈遍山谷。

      秦良玉一心为国,率三万石柱精兵抵至夔州。

      邵捷春令她把部分士兵移近重庆,与附近守将张令相倚为声援。

      不久,劭捷春又抽调一万五千石柱兵,进入重庆与官军共同把守坚城。

      秦良玉深知邵捷春之策甚愚,但她又不敢违背命令,就对路过自己军营的绵州知州陆逊之表示:

      “邵公不知兵,其移我部兵自近,而派张令守黄泥洼一带,甚失地利。贼军盘踞归、巫众山之巅,俯瞰吾军营垒。倘若他们自上而下,乘势使气攻击官军,张令部必败。张令一败,次必及我部军。我部军一败,谁又能救重庆之急?”

      陆逊之大惊,问策之所出。

      秦良玉言:“邵公此时,绝不能坐防坚城,应先发制人,与贼军争山夺险。”陆逊之立即把消息转告给邵捷春。邵巡抚倒是知错就改。可惜晚了一步。

      张献忠贼军于十月五日在土地岭(今重庆奉节草堂镇)率先向窝里斗的明朝官军发动进攻,一天内即杀明军五千多人。

      次日,张献忠手下白袍小将张玉儿(编辑者注:即李定国)当阵射杀号称“神弩将”的明军老将张令,乘胜把明军杀得一败涂地。

      不仅张令一军尽覆,秦良玉手下三万多“白杆兵”也全军覆没,致使最后秦良玉仅单骑逃返重庆,遭遇其平生未有之惨败。

      此役过后,杨嗣昌围来贼军于川地的“圆盘战略”完全破产,川鄂交界地带三十二隘口尽陷于贼,蜀中大乱。

      损失如此惨重,秦良玉并未灰心丧气,她对川抚邵捷春说:“事态危急,可以尽发溪峒兵卒,人数可达三万,我本人出资出粮可供饷其中的一万人,朝廷供饷另外一万人。如果布置妥当,应该还能与贼寇周旋。”

      邵捷春低头,良久不言。时势至此,这位文人守抚已全然死心。

      劭捷春最终婉言拒绝秦良玉提出的计划。秦良玉叹息而归。其计不用,自然全川溃烂不可收拾。

      张献忠贼人蹂躏各外,杀人无算,四川广大地区人民陷入了地狱般的苦难。

      而邵捷春本人,自然难逃罪责,不久被逮入诏狱,仰药自杀(与陷害他的杨嗣昌一个死法)。

      三年多后,公元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帝上吊自杀。消息传来,深受明恩的秦良玉服孝痛哭,几次昏绝,哀动左右。

      张献忠流贼此时尽陷楚地,又向四川杀来。

      秦良玉向当时的四川巡抚陈士奇呈献《全蜀形势图》,希望官军能增兵坚守蜀地十三处险隘。

      陈士奇不予采纳。秦良玉不死心,又推心泣血地向四川巡按刘之勃建议,刘巡按倒是同意她的计策,但他本人手中无兵可发。

      张献忠巨贼数十万长驱直犯夔州。

      秦良玉驰援,由于众寡太悬殊,兵败而去。她的失败,标志着蜀地的沦陷。

      张献忠相继攻克万县、重庆、成都,并在当年年底称帝,建立“大西”伪政权。张献忠占领蜀地,只有遵义、黎州及秦良玉的石柱地区未归于"大西"。

      慑于秦良玉威名,张献忠部无一兵一将敢于入犯石柱。

      投降张献忠的明朝官员屁颠颠向各地土司送去伪政权印信,各地土司大多畏惧接受。

      秦良玉接到印信,马上当众毁之,慷慨言道:

      “吾兄弟二人皆死王事,吾以一孱妇蒙国恩二十年,今不幸至此地步,怎能以残余之年以事逆贼!石柱一地有敢从贼者,族诛之!”

      不久,又有噩耗传来,秦良玉独子马祥麟先前被明廷征调到湖广御敌,战死于襄阳。

      死前,他给母亲写信:“儿誓与襄阳共存亡,愿大人勿以儿安危为念!”

      见儿子绝笔血书,秦良玉泪下如雨,心如刀割,但她乃大义妇人,提笔在信纸上写道:“好!好!真吾儿!”

      秦氏、马氏二族,可称上是二门忠烈,数年之间,死于国事者甚众。

      满清占据北京后,残余的南明政权相继有弘光、隆武、永历数帝,秦良玉皆与之保持联系。但山长水远,秦良玉本人年逾古稀,不可能再有较大作为。

      1648年,在西南颠沛流离的南明永历帝派人加秦良玉太子太傅,授“四川招讨使”。

      久卧病床的一代女豪杰,闻之瞿然而起,拜伏受诏,感泣道:“老妇人朽骨余生,实先皇帝(崇祯)恩赐,定当负弩前驱,以报皇恩!”

      可惜的是,几日之后,秦良玉就因病重抱恨而终。

      其孙马万年把奶奶葬于回龙山,墓碑题文可彰示这位女中丈夫不屈的民族气节和赫赫功勋:

      “明上柱国光禄大夫镇守四川等处地方提督汉土官兵总兵官持镇东将军印中军都督府左都督太子太保忠贞侯贞素秦太君墓”

      【人物成就】?

      明朝末年,清军的入侵和农民的暴动使得社会形式动荡不安。

      督师孙承宗因受到朝中大臣的弹劾,被迫精兵简将,而用于防备清军入侵所修筑的关锦防线也被新上任的督师高第破坏。

      孙承宗用解了京都之围后被再次启用,于是到辽东准备修复大凌河,边关重地可能随时会遭到清军的袭击。

      但因为之前精兵简将,兵力的调配明显出现了不足的状况,秦良玉于是领石砫兵共计一万一千八百一十八人去驻守大凌河,保证大凌河的修复如期竣工。

      对辽东抵御清军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四川土司奢崇明极农民义军领袖张献忠先后在四川境内作乱,明朝官军在与乱军交战过程中大都怯懦不前,甚至有贪图敌人贿赂原地逗留的。

      秦良玉率领“白杆兵”一马当先,不但取得了胜利,也对官军起到了鼓舞的作用,让各路官军相互配合,最终将奢崇明击败。

      张献忠虽然是农民义军领袖,但也在四川做了许多坏事,四川百姓因为奢崇明、张献忠等人叛乱屡遭磨难。

      秦良玉是石砫土司,将自己境内治理的井井有条,逃难百姓多去石砫等得以安居乐业。

      【人物评价】?

      北京围解之后,崇祯帝大加感慨,特意在北京平台召见秦良玉,优诏褒美,赏赐彩币羊酒,并赋诗四首以彰其功:

      其一:学就西川八阵图,鸳鸯袖里握兵符。由来巾帼甘心受,何必将军是丈夫。

      其二:蜀锦征袍自裁成,桃花马上请长缨。世间多少奇男子,谁肯沙场万里行!

      其三:露宿风餐誓不辞,饮将鲜血代胭脂。凯歌马上清平曲,不是昭君出塞时。

      其四:凭将箕帚作蝥弧,一派欢声动地呼,试看他年麟阁上,丹青先画美人图。(凭将箕帚后三字原文为“扫胡虏”,其玄孙马宗大在乾隆时为违祸,把原文三个字挖去)。

      观崇祯皇帝有生之年,享国日浅,遭逢多难,很少有闲情逸志吟诗作赋,除赠秦良玉诗外,仅有赠杨嗣昌的五绝诗传世。

      迢迢西南边陲一位女土司,竟能得皇帝面见赐诗,秦良玉当属古往今来第一人。

      著名女作家谢冰莹:“秦良玉死了,他的哥哥邦屏、弟弟民屏、儿于祥麟、媳妇凤仪,都为国家壮烈地牺牲了,她虽是一位出身儒门的闺秀;可是志安社稷,爱国忠君。

      她生在多事之秋的明朝,国内有土匪流,寇的骚扰;国外有满骑倭奴的侵略,多少文武百官,士大夫将帅,没有不为自己的名利在明争暗斗的,有谁像秦良玉一样一生的精神,都拿来放在安内攘外,剿贼御侮上面呢?

      她一生为国家奋斗,为民族牺牲;

      她没有过一天舒服快乐的日子,日夜在为战事筹划。一直到死。

      还念念不忘保存她的石砫,这穜爱国保家乡的精神,非但使后世的人永远赞美,永远敬佩;更值得人们永远! 怀念!永远学习的!”

      郭沫若曾撰文赞誉秦良玉:“像她这样不怕死不爱钱的一位女将,在历史上毕竟是很少的”。

      1908年,胡适也写道:“中国历史有个定鼎开基的黄帝、有个驱除胡虏的明太祖、有个孔子、有个岳飞、有个班超、有个玄奘,文学有李白、杜甫,女界有秦良玉、木兰,这都是我们国民天天所应该纪念着的。”

      冯玉祥:“纪念花木兰;要学秦良玉。”

      【纪念作品】?

      军事相关文献

      《百将图》版社:河南人民出版社丛书名:左图右史作者:(清)丁日昌

      《女性与战争》马骏出版社:中国发展出版社

      《军事人物百科全书》作者:军事科学院军事百科研究部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古今著名妇女人物》(上下册)(插图12)作者:《中国妇女》编辑部编著出版社:河北人民出版社

      《中国女子从军史》作者:王子今出版:军事谊文出版社 1998年

      《中国军事史研究》黄朴民,军事科学院战略研究部研究员。

      《中国军事史》共8本

      《中国民众叛乱史(明~清) 》 日本谷川道雄等编平凡社 1983年

      《我国往代唯一战绩彪炳的女将——秦良玉新传》中国空军元老 台湾陈刚著

      【剧作】?

      杂剧:董榕《芝龛记》,《蜀锦袍》

      爱国主义历史剧:许鸿磐(清)《女云台》

      京剧:四大名旦尚小云演的《秦良玉》、《桃花马上请长樱》、叶盛兰先生演的《秦良玉》、孙明珠演的《秦良玉》、全才旦角徐露表演艺术家演的《秦良玉》,表演艺术家叶子抗战时演的《秦良玉》

      豫剧:台湾豫剧皇后--王海玲《秦良玉》、《秦良玉续集》

      川剧:《秦良玉》、《割袍弃袖》

      话剧:民国时期《秦良玉演出》 情系话剧的著名导演杨村彬为宣传抗日导演的《秦良玉》

      【词曲】?

      金缕曲·题秦良玉像 (清)钱枚

      金缕曲·于役石柱谒秦夫人庙 (清)瞿颉

      (清)王之春《无双谱补·忠义旗(秦良玉)》。《无双谱补》为康书臣大令所辑,共三十人,各缀一诗题如古乐府。然语多奇创,询可传也,备录之。

      (清)沈梦塘《八美词·秦良玉》

      秋瑾《满江红》

      【电影】

      1931年卜万苍导演爱情片《秦良玉》,

      1940年卜万苍为宣传抗日导演《秦良玉》,

      1953香港顾文宗导演历史片的《秦良玉》,

      卜万苍台湾导演的《秦良玉》,

      1973年台湾豫剧电影《秦良玉》。

      【电视剧】?

      华视国语连续剧《秦良玉》,《七剑蜀枭》,昊天影视公司正在拍摄连续剧《传奇女将秦良玉》

      【小说】?

      文公直著武侠小说《女杰秦良玉演义》、

      日本井上佑美子《女将军传》、

      网络作家梦入神机玄幻小说《黑山老妖》,《中国历代名女——奇女传》、

      四川文艺出版社《女帅秦良玉传奇》、民国时期《明代女将秦良玉》,

      土家族老作家孙因的历史小说《秦良玉》

      台北林子钧《忠义英雄传》

      1966年著名作家谢冰莹出版通俗小说《秦良玉》(台北正中书局)

      《中国古典文学名著故事》--(清)吴炽昌《客窗闲话续集·秦良玉》

      《女聊斋志异》(清) 贾茗辑

      【连环画】?

      《秦良玉》民国精品连环画民众书店1936年出版,49年(民国38年)3月再版。

      《李自成》、《张献忠》

      【爱国文献】?

      陈天华的《警世钟》以秦良玉为模范,奉劝妇女必定也要想救国。

      崇拜秦良玉的女名人:烈士秋瑾(1875-1907年)、著名抗日英雄火凤凰--秦德君(1905.8.15-)(1954-1988年期间国家政协委员)、谢冰莹(1906-2000年)(著名女兵作家)

      【课本】?

      民国时期小学语文课本(中华高等小学国文教科书,第四册,民国元年四月五版,中华书局)

      【台湾高中语文课本】?

      国立台中第二高级中学 《国文科补充资料(1)》 咏物咏人篇,中二中洪豊本编辑整理,崇祯赐秦良玉

      【诗】?

      《女子新读本》,杨千里编,文明书局1904年出版。讨论中国历史上的妇女。如孟母、班昭、木兰、秦良玉等。

      【陵园介绍】?

      秦良玉之墓位于石柱县城东7千米处,占地20多公顷,建于清顺治五年( 1648 年)。

      前临龙河,背靠回龙山,园内青松茂密,园外翠竹依依。

      陵园正中是秦良玉墓两座。

      据传,秦良玉之墓共有48座,孰真孰假,世人莫辨。

      此处墓碑上书有:“……太子太保忠贞侯贞素秦太君墓”,横额为“功名一世” ,左右联为:“ 袭土服清懿,锦袍帛带仰官仪;勤王有明祯,巾帼一人骁将略。”

      碑两侧有麒麟各一,左右还有青狮、白象、石俑、石马各一。

      陵园中另有秦良玉兄弟和后代子孙及麾下将领的墓葬20余座。

      陵园前可见龙河岸边的“仙人洞”,此乃悬悬棺群。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