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第一章,谁知道圣上在发什么疯? ...

  •   谁知道圣上在发什么疯?
      庆元十五年,立春,谁知道在京城呆了十二年的南皇发了什么疯,
      他居然下旨要登尧山。
      尧山啊,那可以尧山啊
      从古至今的帝王,一共只上了三个。
      第一个当然是尧帝,天下地下,全东华大地的一切都从尧帝开始
      第二个当然是武帝,他老人家上通西北神仙昆仑之滨,下达南疆火热之海,天下大盛,唯我武帝
      第三个是前朝的开国同光帝,这个就算了,好歹是开国之君
      可是前朝至今,七国大战,五国交融,最后南北对峙百年,十五年前现在的南皇登了位,终于在十二年前由一统南北。
      满打满算回到了同光帝时开国盛世的疆土才十年的样子,
      他居然就敢要登尧山?
      而且还认认真真的下旨说:庆元十五年春清明日,圣人先陪皇后领命妇往河东稷坛祭地,再带着皇后和百官上尧山顶上永乐宫祭天。
      立春,到清明,一共不到七十天。
      一个往离京往东一千里的尧山祭天。
      一个往离京向东北一百八十里的河东稷坛祭地。
      不说社稷社稷,祖先宗庙为社,天下后土为稷,
      从来都是皇上在京里春日里到京里的五色坛去祭个地,
      再到八卦田里去扶个耕,皇后去月坛拜太阴娘娘后,再去蚕神娘娘庙里去拔几下织机做个表率。
      结果呢?
      现在这叫什么事?
      先不说尧山县这战乱后一共恢复了不到八千户的户籍,皇上加上皇后,百官,一万禁军,三万沿途布防的护军,就算是七百官员一千内外侍从,加上各自带着的仆从五六千骑的骡马都能把尧山县官路沿路的草皮给嚼干净了。
      全县城把所有民房拆了当厨房都做不出一万禁军加三万护军的一日两顿十二万个馒头啊——
      可怜的尧山县令啊,上任才一年半,听到消息脑子里只剩下因为接驾不力,被人穿小鞋,摘官帽的场景了,当场就差点要跳了县府外的沂水河。
      幸好,花白胡子的老魏和还没胡子的小施一个从后抱腰,一个跪下抱腿,许六爷拿出了过年被炮仗吓了一跳尖叫的音量大声吼了一句:大人放心,圣人说了,轻车简行,沿途事务自有左卫营和控鹤卫总理,沿途州县免赋三年,稷尧两县赏一年钱粮。永乐宫、永安宫和永寿宫赏官造重修,这是咱们的机会来了。
      葛县令今年不过四十有三,本来喜欢自号为“观云先生”,但因为生得圆头鼠眼,加上喜欢把头发梳得油光水滑,苍蝇站上去都摔跤的样子,结果满县里的人私下里都戏称他为“葛油头”。他不是大姓出身,狠狠心用十六岁的闺女跟了河东韦家里一位54岁有战功的远亲做了亲家才在二年前得了个机会挂候补,一年多前女儿有孕后才刚刚来到尧县上任。
      尧县的尧山多年来靠山吃山,凡上山去永乐宫求福求财,消灾解难,祛病延年,求子求孙的善男信女们,一律山下先交“香税”,县里一年必得收个二三万两税金上交给朝里,足占每年上缴朝庭的税钱的六七成,所以尧山才是县里最大的事,尧山之上除了原有的七个镇外,其他地方更是不准开荒,免得坏了尧山的风水。也因可耕之地少,全靠香客来往,而两国合一不过十余年,能来烧香的人多是战事后的病、伤、孤、老之人,富者若要烧香,能来到尧山的也不及盛年时的十分之一。所以尧山县现在也就算是中不溜里还行的小县,一年地税、春役整路修墙、冬傜通河保水等事都是刚刚够支应。若真是油锅,自然也轮不到“葛油头”这样的人来守着肥肉。
      前些年,两国对峙,交替管着尧山,山上山下七八处宫观大多被历年兵火毁坏。南北两朝终于合一时,只剩下山顶的永乐宫,因为宫观高远,且有上天大帝护佑,勉强还有三四个院子是全的。但宫观内的道人也从三四百人变成了三五人,到了现在太平了十几年,也因观主严谨,也不过是变成了三五十人的规模。
      过去山腰永寿宫的保生塔被传说有前朝皇太后埋的延寿财,又传说几十年前有过一队一千多人兵到永寿宫内外扒墙挖地,后来更是被几百批乱兵和想发财的流民前前后后挖了几十年,完全挖得七洞八穴不成样子,永乐宫观主清了流民临时取暖的各种物事儿后想重修的事不止想了一天,但天下荒芜,就算刚刚南北一统三年多了,也没完全把重修殿宇的银子存够。
      好在十年前孟先生给县民与信众出了个告示,只说殿宇虽难重建但地有存寿之力不假。若是善信上山时,可带一把自家的土来,填在永寿宫边上,也能存寿固年。从此山上山下的山民与信众们齐心,只要过这个永寿宫,就带一把“存寿土”来,把地上陷的、塌的地方慢慢填起。所以三五年间,永寿宫外的乱地就慢慢填平了起来,再多的土就由孟先生让山上童学里的孩子和几个住在山上的残人守在了永寿宫路边上,把善信们带上来的“存寿土”慢慢收集,修成了起起伏伏的圆丘,被唤做“存寿丘”。虽不能让新生的树立即参天,但野花烂漫,山丘自然绵远,又在这几年成了尧山“寿山花海”一景。孟先生经此一事,更是被尧县上下交口称赞,孟先生是战乱时来的尧县,就在上尧山必走的清心集开了一家童学,还和当地有名的女保长宋二娘一家一起开了一家清心豆腐面店,一家专治跌打风湿的膏药店。
      南北合一前的保长是宋二娘的丈夫施二虎,因为当年南北合一前县里狠狠的征了一次人,就连保长也被征人时一起被带走了,两军阵前列队,虽没开打,但也踩死踩伤了一地的人,反正最后再也没回来尧山,只给宋二娘留了一个儿子二个闺女儿外加一家豆腐店。没奈何,整个清心集当年只剩了四个摊子四个户外加七口人,其中卖面与卖饼的六爹六婶家里四个儿子一个都没回来,只有七十岁的老两口也没别处去了,只能守着家里一层半的残楼苦熬。宋二娘一个女人外加三个孩子就成了集上最有实力的人家。断了腿的胡四是被孟先生用一匹马拉回清心集的,他家的那个小车马桥房还有个院子加半个屋可以住。还有一个半傻的李班班,家里本是在清心集卖时令祈福蜡烛元宝的,结果家里遭乱民冲了,她人也傻了,后来宋二娘当仁不让,在新来的县里兵曹面前自已给自己封了清心集的保长。天下太平了,女户是常事,她这个女保长也就顺理成章。
      孟先生早几年把宋二娘家的孩子带着躲在山上教了几年的书和字,再后来就把那个唯一的男孩子送到了县里的魏家做了魏家的孙女婿。县里人羡慕孟先生断文识字,还被魏家老太爷敬为先生,更羡慕宋二娘家一家子的好运道。魏家原来的掌事是魏老太爷,老太爷家在尧县做书丞都做了七代人,结果那年兵乱后疫症四传了小半年,家里没保下两个孙子,只救活了一个孙女儿,就是嫁给小施的魏珍儿。魏珍儿当年到山里的童学,在孟先生那里认字读书,也是魏老太爷送去的,为保孙女儿冬季平安,魏老太爷还把那个家里准备用来躲战祸的崖屋送给了孟先生,后来孟先生收拾好了,一半用来配存治跌打风湿药,一半用来给孩子们冬天里读书,这也就是尧山上有名的童学冬房了。
      这尧县的户籍这近十年来也没有到万户以上,而南北一统后,户籍管得也更紧了,流民也越来越少。十二年前时日渐渐安稳后,永安宫和永寿宫里就有永乐宫的道人轮流下来把主殿收拾了出来每日念经,五年前才把善款又筹了一些,两个宫观可算有了二进完整的正殿偏殿,外加收拾好的石门石道石牌坊。又从南方三毛山上请了静安散人来主持永寿宫的事务,总算山上又乾坤平衡,元君保佑,求子求寿也在后土奶奶殿里名正言顺的摆起了阵势,想在山上吃素祈福的孤女老安人们也有了一个小小的清修之处。
      葛油头后脑勺靠在老魏头顶呆了一会儿,终于自己把脖子立了起来,把他那双老鼠眼眨了又眨,反复想了一想,万一也许可能万岁爷和百官没把他像老鼠一样踩扁了,而是派人带钱带东西来修永安宫和永寿宫,那也许自己还有希望顺水摸点鱼,沿路捞点肉。
      老魏给小女婿递了个眼色,翁婿两赶紧把葛油头一前一后的扶到了椅子上坐下,小施先耐心把发下来的条令里的话一句一句解释给葛油头听。老魏和许六爷一起围坐在八仙桌两边,两人互望了一眼,都在对方眼神里看到了自己的样子。
note作者有话说
第1章 第一章,谁知道圣上在发什么疯?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