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风闻 ...

  •   浦口一处颇大的私宅中,马士英匆匆进入,大声就喊起了自己好友阮大铖的字号:“圆海兄在吗,马某有天大的好事要和你说!”

      马士英和阮大铖同中了万历四十二年会试,虽然户籍不同,但是在天启崇祯朝见被弃用后寓居南京便成为了莫逆之交。

      崇祯十四年,南京文人助力周延儒复起首辅,阮大铖也遗金贿赂周延儒希望能为自己谋求官职。

      但是因为阮大铖在早年天启朝因为吏科都给事中一职和当时的东林党人起了龃龉,阮大铖为求官职便走了魏忠贤的门路。

      而这一行径在东林党眼里便视为背叛,而被定性打成了阉党。崇祯朝时又因为所托非人让朋友杨维垣上错了书,被彻底做实了阉党。便不再续用。鉴于此,周延儒虽然接受了赂金但是也没有让阮大铖再步入官场。

      继复起不成后,阮大铖推举了好友马士英,让他成功再回归仕途继而在凤阳提督这个位置上站住了脚跟。

      官场失意的马士英也未曾料到有这般峰回路转,对阮大铖的感激之情可谓是刻骨铭心。因而马阮的友情就此更进一步。而马士英本就最是知恩图报之人。

      甚至都没有寒暄,马士英直接进入正题,脸上的春风得意已经全然收不住了。

      “圆海兄可知我在浦口见到何人?”

      “不知也。”

      “正是南京大司马史可法公。”

      马士英把在浦口和史可法相见的经过细细的和阮大铖说了个清清楚楚,末了感慨道:

      “我马士英见过这么多人,实在是难得见到大司马这样忠心为国的。国家复兴有望,十几年蹉跎否极泰来。圆海兄,只要我大权在握,我必然推举你出朝为官。文武兼继,大明中兴之时,我都开始畅想未来青史留名了,就感觉天地宽阔,抱负得以施展啊。”

      阮大铖就静静听完,然后捻须开始笑道。“瑶草兄,史可法公忠体国不假,不过某以为你的想法怕是稍显幼稚了。”

      马士英只道是阮大铖犯了和史可法论资排辈的小心思,便全然不在意,也就是当随口说出一句为何,还在遨游于未来收复中原名垂青史的想法中。

      “瑶草兄是以为史可法约你浦口密谈是为了结盟于你?那瑶草兄不妨想想,史可法若是他不含私心不为门户计,那他为何要与你结盟呢?既然结盟于你,那他又何来大公无私?以某推测,结盟之事是你一厢情愿。”阮大铖说道。

      “圆海兄未见其人,有如此猜想也是应当。我倒是全然不信。”马士英继续说道。

      阮大铖思岑片刻“某有个办法可以一验真伪。你即刻去信一封,就说要号召南京同僚在浦口议事,倘若史可法有意结盟于你,自然会在南京为你造势摇旗呐喊。且不说人人都来,只要来的清贵超过一半,某就不会再说一句闲言碎语。”

      马士英神色轻松,轻飘飘答道“也可。”阮大铖心领神会,开始磨研写字。

      ---------

      四月二十二日。在凤阳城外也有大军在向南开拔。

      往来奔走扬起的尘土中,一队传令的人马总算是找到这支大军的总兵,于是就遥遥喊了起来“高镇!卢公公有命,请你回返凤阳,还有要事相商。”

      在一面竖着“高”字大旗下的魁梧男子也不歇马,等到传令兵靠近之后才开始回答。

      “本镇军务倥偬,你就回话给卢公公,本镇已然支持卢公公拥立福王,但是本镇兵马甚多,凤阳僧多粥少,徐州地狭难以就食。因此本镇也不再等了,先往扬州府去了。还望卢公公能遵守约定。”

      这位姓高的总兵,正是一路南窜的高杰。

      自打崇祯十六年孙传庭在潼关战死后,他便统率着秦兵残部一路西逃逃往山西,又乘雪渡过黄河一路南下狂奔,最后在凤阳提督马士英的邀请下先暂时客寓徐州。随后接到了马士英的调令来到了凤阳。

      打发走过来传话的兵丁后,他身边的几个重要将领答话。

      “我们就这样去抢扬州府不碍事吗?”高杰的外甥李本深问道。

      面对传令的人马尚且保持了克制,对着李本深高杰就不客气说道:“你个瓜怂,刚安生几天就找不到北了?咱们这几个月是怎么过来眨巴眼就忘记了?我说过,当务之急是给弟兄们找一个安稳的家。咱们马不停蹄,迅速往扬州府开进。要是让刘泽清先抢了扬州,那咱们就只能去江南找地盘了。”

      “刘泽清不是都已经盘踞在淮安了吗,他还要把手伸到扬州?”高杰麾下另一位大将李翔云说道。

      “因此更要马不停蹄。传我的军令,七日之内要到扬州府城下,要是这班贪官刁民不让我们进城休整。那次日便直接攻城!”

      “我们不但要拿下扬州,在扬州烧杀劫掠都会有卢公公帮我们撑腰,就算把天捅塌了也有卢公公替我们扛着!大伙放肆开进!”隶属于高杰的杨承祖接过话茬直接吆喝起来。

      “这样卢公公是不是太可怜了啊?”

      “活该可怜,我观黄得功刘良佐两部都如土鸡瓦狗,靠他们怎么匡扶大明江山,我们就算闯了再大的祸,那也是为了日后拯救大明朝!”杨承祖撂下了最后的话语。

      ---------

      而另一侧,南京各部衙门也收到了史可法传递的公文。所谓“迎桂者何?以福、惠之有遗议也,乃舍而立桂也。”伴随着这一消息传来迅速引发轩然大波。

      复社文人们在钱谦益老先生的号召下,在雷演祚的奔走下,总算是搜集出了福王的诸多恶行,并一致署名寄送给了已经离开南京的史可法。

      而东林群贤们也在内部完成了意见统一,除了户部尚书高弘图一再强调非英主不足以定乱外,其余吕大器姜曰广等人都选择在频繁递送消息的同时,并且在南京城内大肆鼓噪为他们心目中的贤君璐王制造声势。

      一方面确实是因为几十年前红丸等案的余波,当年东林诸公为了保护泰昌皇帝登基,一再开罪于福藩。而今要是峰回路转让当年的福王之子定了鼎,个中滋味是为了门户计的东林群贤们不能接受的。

      另一方面则是,如果能顺利绊倒福藩拥立了他们心目中计较的贤者璐王,从此受到重用还有躲闪都躲不开的从龙之功就在眼前。何况就算恢复山河不成,只保住大明半步江山,未来依旧能流芳百世。再以如南宋故事位列昭勋阁功臣之列,也是极有可能发生的。

      但是反而偏偏是史可法从中作梗,舍弃了拥立璐王的意见,还要让人跑去广西这个山高水长的地方去迎立桂王。

      虽说是成功避免了迎立福王不用被清算,但是这样一来群贤们为了璐王造势的劲头便全然无用,因此接到了史可法传喻各府衙门的书信的诸公也更显沮丧。

      好在得知消息及时,换着转头改变风向也是来得及的,东林党人们开始串联为桂王摇旗呐喊,在新君确立之前再分得一杯羹。

      在这样极度戏谑的时局下,马士英传檄催喊南京衙门群僚前往浦口议事,而且还是议立新君的事情就显得颇为尴尬了。

      一早得到消息的东林群贤们自然就不再关注,而官位清贵的勋贵们又自恃甚高。最终导致的结果便是只有几位言官科臣闻信北上。

      而其中官位突出的,只不过是南京吏科给事中李沾和南京监察御史郭维经这么两位罢了。这样的情况对马士英的打击可想而知了。

      看着前来议事的寥寥数人,马士英此时眼中已再无昨日的光芒,甚至意兴阑珊。

      颇为失意的对这些赶来议事的区区几人宣布道:“既然六部堂官不与马某薄面,那也没有什么好宣读的了。各位来浦口的同僚且去馆驿休息一日回返南京去吧。”

      在一片失望的神色中,马士英转入了内堂,沉闷的坐在了椅子上,过了好一会才对阮大铖袒露心声:“想来一切都是我会错意了,史道邻并未有意与我结盟。那我这几日辛苦又是何苦来哉?”言罢,长叹了一口气。

      阮大铖摸着自己的大胡子,“瑶草兄,本来这个时节我应该宽慰你的。但是有一事还是得和你说清,依着他史可法之见,他拥戴桂王是为了团结东林,不得不放弃福王,可是这与我们何干?我们在凤阳时卢公公就已经托你全力议立福王么?”

      马士英只是垂头看了下自己衣袍上的补子,马上烦躁得答道:“眼下大局已定,再加上史道邻如此公忠体国,我们再摆弄风浪,这不是反而陷国家于不顾吗?”

      阮大铖继续摸着自己的胡子,又飘出八个字来:“桂王至此,山高水长。”

      马士英依然烦躁:“好就依你所言,可是你有没有想过。议立福王,没有帮手。我在外朝,不能成事。”

      阮大铖吸了一口气,露出了他的獠牙:“时逢乱世,唯有兵权者居之。现如今光景,卢公公已经联系了几镇总兵,瑶草兄只要表达立场和卢公公一起说服这几位总兵,何患没有帮手?有兵权在手,何惧在外朝不能成事?瑶草兄发兵护送福王登基,又有谁能说三道四?”

      马士英默然,他不是不明白阮大铖的心意。

      阮大铖作为马士英多年好友,自然看穿了马士英的顾虑,也不顾着自己养气多年的儒雅,连句发诘道:“瑶草兄知道今日兵部为何一人也未来此吗?那是因为他史可法说了,你官职卑微无权召开六部官员开会议事!而你现在还仍有幻想!东林诸人,名为群贤,实则都是一群蝇营狗苟之辈!如若桂王真为史可法与东林拥立,你除了在外征战辛苦,止不得还要被构陷。宣府取金的往事你且忘记了吗?!”

      马士英猛然抬头,脸上全是错愕,然后迅速汇集成了愤怒。嘴边硬生生憋出了几个字:“他竟然如此轻视于我!”

      阮大铖知道,马士英最大的症结处已经明晰。于是露出一丝微笑:“既然如此,为何还要全尔辈心意,况且本朝旧制,兄终弟及,本身就是理所应当!”

      马士英韫色不退,说道:“圆海兄有何指教?”

      “指教谈不上,我就这么几句闲散话。瑶草兄且记,既然我们要拥立福王,那便要在朝中迅速找到帮手。勋贵刘孔昭与我素来相善,我这就去信一封让他在南京为你摇旗呐喊。”

      “你说的对,索性让今天来浦口的郭维经和李沾也留下来,每多一人更能成事。”冷静下来的马士英接过话茬。

      “浦口之事就交给老翁吧。瑶草兄的答案还是在凤阳。有众总兵在侧,你发兵助福王南下继位,东林又如何奈何得了你?”

      主意已定,马士英再无顾虑,正了下衣冠后便准备出门。

      阮大铖示意马士英稍安勿躁,似乎忘记了什么,这时候方才补充说道:“我听你说,史可法手上不是有东林攻讦福藩的书信么,依我的计较,凤阳各镇总兵不知道福王如此顽劣不堪,不妨以此为由让史可法将之交付于你。”

      闻弦歌而知雅意,马士英只是重重颔首。

      ---

      四月二十八日,明高杰寇扬州。杰字英吾,米脂人.....抵扬州,焚掠城外;扬人厚犒之,不听。是日围扬州,江南北大震。-徐鼒《小腆纪年》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