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8、祖宗 ...

  •   小悠:“大姑,您的祖父班稚的生卒年不详,但您父亲班彪的生卒年有史料记载,是公元3年-公元54年,而西汉灭亡于公元8年,东汉则成立于公元25年。也就是说,最少在您的父亲这一代,已经见证了西汉的灭亡和东汉的建立。
      您家班壹老祖是秦末汉初人,而您的父亲班彪是班壹的六世孙,也就是说历经整个西汉一代,你们家是七代人。但是西汉却传了十四位皇帝还有一个未登上皇位的太子,可以说是十四个半人,西汉皇家比起你们班家来说,这更新率或者说折旧率有点高。”
      大姑:“你这样比较不太妥当吧?我们班家是七代人,西汉十四个半皇帝,但不是十四又半代的人,两者不是同一个计量单位,不能放在一起比较吧?”
      小悠:“嗯?”
      大姑:“比如,两兄弟都做了皇帝,那是两位皇帝,却只是一代人。”
      小悠:“哦!那西汉到底传了多少代人,还得重新算。”
      大姑:“是的。”
      小悠:“我来算一下。西汉第一位皇帝,刘邦,相当于你们家班壹。
      第二位皇帝,刘盈,是刘邦的儿子,即刘邦的一世孙。
      第三、四位皇帝,分别是前少帝刘恭、后少帝刘弘,是刘盈的儿子,即刘邦的二世孙。
      第五位皇帝,刘恒,刘邦第四子,刘邦的一世孙(皇位从二世孙回到一世孙手里了,不用说,这里面肯定有故事)。
      第六位皇帝,刘启,刘恒的儿子,刘邦的二世孙。
      第七位皇帝,刘彻(汉武帝),刘启的儿子,刘邦的三世孙。
      第八位皇帝,刘弗陵, 刘彻的儿子,刘邦的四世孙。
      第九位皇帝,刘贺(海昏侯,又称西汉废帝),他爸没当皇帝,是汉武帝刘彻之孙,辈分上应该是刘弗陵的子侄辈,刘邦的五世孙。
      第十位皇帝,刘询,他爸和他爷爷都没当过皇帝,但他爷爷是戾太子刘据(刘据母为卫子夫,刘据舅舅为卫青),汉武帝刘彻曾孙,刘邦的六世孙。
      第十一位皇帝,刘奭,刘询之子,刘邦的七世孙。
      第十二位皇帝,刘骜(他的母亲是王莽的姑姑王政君),刘奭之子,刘邦的八世孙。
      第十三位皇帝,刘欣,他爸也不是皇帝,但他爷爷是西汉第十一位皇帝刘奭,所以他是刘邦的九世孙。
      第十四位皇帝,刘衎(kàn),同样是父未当皇帝,他爷爷也是汉元帝刘奭,所以他也是刘邦的九世孙。
      第十四又半位皇帝,皇太子刘婴,刘询(第十位皇帝)的玄孙。这位离皇位的辈分有点远,我得理一下。
      《祖宗十八代口诀》怎么唱来着:‘人类先祖有千秋,代代辈分亦不同。今列祖宗十八代,一代一代称分明。上九之称为先祖,下九之称为子孙。
      先从上九来数起,生我之身为父母。父亲之父为祖父,祖父之父为曾祖。曾祖之父为高祖,高祖之父为天祖。天祖之父为烈祖,烈祖之父为太.祖。太.祖之父为远祖,远祖之父为鼻祖。
      下九再从己身算,我生之人为儿子。儿子之子为孙子,孙子之子为曾孙。曾孙之子为玄孙,玄孙之子为来孙。来孙之子为晜(kūn)孙,晜孙之子为仍孙。仍孙之子为云孙,云孙之子为耳孙。’
      所以晚辈的称呼,依次为:儿子、孙子、曾孙、玄孙、来孙、晜(kūn)孙、仍孙、云孙、耳孙。
      刘询自己是刘邦的六世孙,儿子就是刘邦的七世孙,孙子是刘邦的八世孙,曾孙是刘邦的九世孙,玄孙是刘邦的十世孙。
      终于理清了,大姑,西汉从刘邦起算,历经了十一代人,而你家从班壹起算,则是七代人,老刘家的折旧率还是比你们家高。看来皇帝是一个对人力资源损耗较高的职业。”
      大姑:“东汉的开国皇帝刘秀,据说六世祖是西汉景帝刘启,既然你前面算得那么开心,不如给刘秀也排一下位子?”
      小悠:“好嘞!正如‘世孙’中的‘孙’,不是‘孙子’的意思;‘世祖’中的‘祖’,也不是‘祖父’的意思。
      ‘几世孙’,意为‘自己之后的几代后代’,儿子是‘一世孙’。孙子为‘二世孙’。
      ‘几世祖’,意为‘自己之前的几代先祖’,父亲为‘一世祖’,祖父为‘二世祖’。
      根据《祖宗十八代口诀》,往上数,依次为:父亲、祖父、曾祖、高祖、天祖、烈祖、太.祖、远祖、鼻祖。
      刘秀的六世祖为西汉景帝刘启,所以刘秀管刘启叫‘烈祖’,而刘秀则是刘启的六世孙,刘启称刘秀为‘晜(kūn)孙’。
      六世祖刘启恰好是西汉第六位皇帝,刘邦的孙子(二世孙)。因为‘烈祖’的爷爷,是‘远祖’,所以刘邦是刘秀的远祖,按照上面的排位数倒着数下来:‘太.祖一、烈祖二、天祖三、高祖四、曾祖五、祖父六、父亲七、刘秀八。’
      算出来了,刘秀是刘邦的八世孙。咦!大姑,如果从刘秀这看,是九代人,跟你们班家的七代人就没差多少了。”
      大姑:“但是到刘秀这,与皇家的血缘关系也没多亲近了。”
      小悠:“对哟!按照‘五服’的制度,关系近的是‘自高祖至玄孙的九个世代(通常称为本宗九族)’,刘秀往上数最近的皇帝祖先已是烈祖(六世祖),是高祖(四世祖)的爷爷辈了,已经超纲两代人了——看来,‘皇家折旧率偏高’这个结论还是成立的。”
      大姑:“小悠,今天你看了好几次《祖宗十八代口诀》,有没有注意到,这里面的‘祖宗’一词和我们平时的理解其实是不一样的呢?”
      小悠:“不一样吗?一样啊!祭拜祖宗,都这么说呀!有什么区别?”
      大姑:“《口诀》里唱道:‘今列祖宗十八代,一代一代称分明。上九之称为先祖,下九之称为子孙。’”
      小悠:“上九,先祖?下九,子孙?——祖宗十八代,不是往上数十八代吗?我一直以为是的,难道不是吗?我再看看,原来真的不是往上数十八代!
      ‘祖宗十八代’竟然是上九代和下九代。那就是说,‘祖宗十八代’不仅是比我辈分大的,比我辈分小的也在里面吗?
      所以‘祖宗十八代’,是指‘祖九代’和‘宗九代’。难怪小时候常听到大人们称自己小孩为‘小祖宗’,我还以为是说小孩子像祖先一样难伺候,原来是小孩子们本就是‘祖宗’之一。
      那么成语‘传宗接代’里的‘宗’,到底是指‘上九’还是‘下九’呢?”
      大姑:“这个已经无从考证了,但是现在‘祖宗’一词,已经成为了‘对祖先的尊称’的固定词汇,不再拆分。只有在《祖宗十八代口诀》这些极少数的地方,才能看到它们曾经彼此有别的身影。”
      小悠:“这样的例子,在历史长河中,应该不只这一处吧?”
      大姑:“当然,河流会改道,沧海会变桑田,字词的含义发生改变,在所难免!但是,汉字属于表意文字,是从象形文字发展而来,发展过程漫长而复杂,因而其含义在一段时间内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所以我觉得,即使字义发生了变化,但只要同一时期使用的是同一套汉字,借助同期的大量文献相互印证,应该能够推导出这些字词在当时的含义。
      因为这一特点,使得汉字的传承性非常强,而我们无论经历过多少战乱与灾害,‘文明从未断流’,或许部分原因就是有赖于我们能透过文字与先祖‘对话’。”
      小悠:“因此,就算是您的记忆已经丢失,但通过‘汉字’,还是能找到您的‘来时路’。”
      大姑:“是的!但‘汉字太多了’,我一个人看不过来,需要你的帮助哦!”
      小悠:“放心吧!大姑!我一定当好您的助手!”
      大姑:“谢谢!”
      小悠:“您是我大姑哇!客气啥?甭客气……”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