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哈佛艺术公开课》 ...

  •   《哈佛艺术公开课》

      潘美晨
      146个笔记

      第三章艺术从未远离

      ◆艺术对于人类的意义——激发我们的思考,让我们追问自己的内心,拓展我们的精神体验。

      第四章第一课拥有发现美的眼睛

      ◆版画大体有三种:木刻或麻胶版画的“凸版”类,铜版画等“凹版”类,以及石版画等“平版”类。

      ◆我们很难描述一座建筑艺术的意境内容,它不像绘画与雕塑再现现实,细腻刻画,而通常借助象征、隐喻、模拟等手法塑造形象。

      第五章形体魅力与线条流韵

      ◆米开朗琪罗认为,一件雕像从山上滚下去,如果只碎掉鼻子才算得上是成功的雕像。

      ◆达·芬奇在谈到绘画的起源时曾说:“当太阳照在墙上,映出一个人影,环绕这个影子的那条线,就是世间的第一幅画。”

      第六章或明或暗的色彩

      ◆假若没有形体,色彩便无所依附;假若没有色彩,形体便无法显现。

      ◆明媚的暖色使事物看上去更大,收敛的冷色则让事物看起来更小。暗色会诱发忧郁的情绪,鲜丽的粉红则适合渲染喜悦,柔和的色调暗示着宁静和谐,色彩的不协调则会让人倍感烦乱。

      ◆凡·高在完成那幅著名的《夜间咖啡馆》后,写道:“我试着以红色和绿色来表现人类可怕的激情。”

      第七章第二课石上的幽光

      ◆有些学者认为,原始人的生存技能不高,因而非常崇拜具有惊人生命力的野兽,甚至认为它们身上存在着某种超自然的力量。也有学者认为,这些动物是作为原始人的狩猎对象画上去的,就像古老的巫术一样,猎人们觉得对壁画中的动物扔石块或用石斧捶打就能真的在现实中擒住它们。

      ◆颜料主要是矿物质

      ◆壁画上的红色其实是铁的氧化物;蓝色是锰的氧化物;黄色和橙色是铁的碳酸化合物;黑色是由烧焦的兽骨研磨而成的。作画前,还要在这些颜料中调入动物的油脂和血液,然后用草、苔藓、手指或动物毛皮做的刷子蘸着颜料涂色。他们还懂得喷绘技法,使图像笼罩上一层晕染效果,更加富有体积感,厚重而热烈。

      第八章她们都叫维纳斯

      ◆拥有生育和哺育能力的母亲便成为部落延续的希望。母系社会正是由此而来

      ◆牛角也是生殖力的体现,被认为是大自然赐予人类孕育、再生力量的象征

      ◆先从另一个山洞中取来足够的黏土,在一块石头上塑造成野牛的侧身像;然后用铲子之类的工具把雕塑表面抹平;再做出野牛的眼睛、鼻子、嘴和鬃毛,最后让它慢慢晾干。几天后,这个作品就彻底完成了,风干时留下的裂纹代表着牛毛

      第九章大地上的巨石

      ◆他们会将两块石头直立在地面上,再在上面横置一块顶石,这大概是柱梁结构的开端。这样简单笨重的石头阵不是用来居住的,而是安置死者的墓室,叫作石台墓。

      ◆三石塔并非随意搭建,每一块顶石上都凿有石洞,能将直立的两块岩石严丝合缝地套住,恰如木工结构中的榫卯,坚实稳固。直立的石块中间鼓起,向上则变细,给人一种视觉上的负重感,而且这让厚重的岩石多了一份生动和活力。

      第一十章第三课人类的童年梦想

      ◆对于素来信奉图像威力的古人来说,只要把国王辉煌的战绩刻在不朽的石碑上,就能让他们的城邦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亚述人比其他民族更喜欢穷兵黩武,浮雕作品上也体现着浓厚的军事色彩。

      ◆乌尔王陵出土的一架竖琴被修复后重现了它当年的精美,这件乐器的音箱上装饰着一只华丽的牛头,木料上贴有金箔、牛毛、胡须等,其他部位镶嵌着青金石。音箱侧面有四幅装饰画,画着拟人化的怪物和野兽:佩带匕首的狗,拿餐具的狮子,弹琴的驴,跳舞的熊……这些动物好像在模拟一场盛大的宴会,也许含有葬礼的意味。音箱上的图画是人类艺术中最早的动物拟人化,比古希腊的伊索寓言早了2000多年。

      ◆ 。《圣经》中记载,人类傲慢无礼,妄图建造一座通天之塔,上帝听闻后便让工匠们说不同的语言,他们相互间无法交流,不能分工合作,建塔之事也就不了了之。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曾描述过马杜克塔庙:“人们建造了一座坚固的塔……塔上有一塔,塔上又有一塔。如此往复,共有八座塔矗立在此。一道阶梯沿塔的外部盘旋而上,中间有个棚子,设有长凳以便让登塔的人稍事休息。在最高的那座塔上矗立着巨大的神庙,里面放有一张巨大的长椅,有精美的椅罩、金色的桌子,但没有神像……他们认为神会亲自降临。”

      第一十一章古埃及:开启永生之门

      ◆强大的王权可以要求成千上万的劳工奴隶年复一年地开采石头,用最原始的方法运到建筑工地,再构建起一个坚不可摧、万代不朽的坟墓。

      ◆雕刻家用坚硬无比的花岗岩来雕刻头像,他们在埃及被视为“使人生存的人”。

      ◆虽然有几分刻板,但时至今日,那些规整的头像还保持着庄严的真实。

      ◆画家擅用全知视角,更在意图画内容的完整性,而不在乎是否美观,一切事物都在他们笔下呈现出清晰全面的样子。

      ◆ “正面侧身律”:头部为正侧面,眼睛为正面,肩为正面,腰部以下为正侧面。

      ◆艺术家在画中表现的不是客观形体,而是事物的意义。

      ◆稳定、质朴、和谐可以说是古埃及千百年来的艺术传统了。没有人需要创新,也没有人想过要挑战常规。

      ◆所有的艺术家都要谙熟这个国度一贯的绘画风格:男人的皮肤涂成褐色,女人的皮肤涂成浅褐色或淡黄色,头发涂成墨蓝色,眼圈是黑色;太阳神必须表现为一只鹰,至少要有一个鹰头,死神则是一头豺狼,或者要有一个豺狼头……

      ◆阿米诺菲斯四世改变了信奉多神的传统,独尊太阳神阿顿。

      ◆在图坦卡门的时代就开始恢复过去的信条

      ◆艺术家再次拾起陵墓中那些刻板、淡漠、肃穆、毫无个性的形象创作。

      ◆古埃及绘画注重严谨,每一个细节都体现着强烈的秩序感

      ◆艺术家首先在墙上画好直线网格,然后小心翼翼地在网格里分布图像细节。

      第一十二章爱琴文明之谜

      ◆克里特岛缺少金属和大理石,王宫主要由石灰石和石膏建成,辅以木材做窗户、屋顶和圆柱。整座王宫占地两万多平方米,围绕一个矩形中心院落向四周伸展,上下5层楼,共1500多个房间。

      ◆古人认为,这座宫殿的设计师是当时的名匠代达罗斯,后来他的名字就用来指代迷宫或字谜。

      ◆在克里特艺术中,国王并不是不可一世、威严凛然的枭雄形象,而是清丽优雅中透着高贵气质。

      ◆克里特人崇尚自然,在国王画像中并不展示权力,国王身边没有狮子、老鹰,只有一丛丛清新可爱的花草,艳红为底色,给阴暗的厅室带来明亮疏朗的景致。

      ◆克诺索斯宫殿处处都充满着现实生活的乐趣,全无埃及艺术的严肃与神圣。克里特人尤其喜欢流动的曲线美,喜欢把生活涂上清新愉悦的色彩,追求灵动优雅,陶醉在自然与生命的魅力之中。

      ◆警惕的迈锡尼人把城堡建在距大海10英里以外

      ◆还为城堡修筑了高大宽厚的城墙

      ◆称作独眼巨人墙

      ◆城堡的入口处屹立着著名的狮子门

      第一十三章第四课古希腊艺术:美学之源

      ◆不论人们在做什么想什么、希腊是一片圣地。

      ◆术的世界一片晦暗,粗糙、生硬、原始,与埃及风格相差无几

      ◆古希腊没有像埃及法老一样高高在上的统治者,不会号召全民族为他的私欲服务。

      ◆那个时代,希腊人开始大胆探索万物的本性,科学、哲学、戏剧同时觉醒,人们追求生命的真实。

      ◆神像的原始信仰象征已经退居其次,与人一样,它具有一种与尊严有关的魅力。

      ◆菲狄亚斯最伟大的作品之一——雅典娜女神像,她不再仅仅是雅典城的守护神,她的美比她的神力更震撼人心。

      ◆米龙把掷铁饼的运动员表现为处于蓄势待发的瞬间状态

      ◆古典时代后期,雕塑开始侧重人物的个性表现与内心世界。

      ◆胜利女神展开的双翼与向后飘飞的衣裙构成她刚刚降临船首的动态,而腿和双翼的波浪线组成三角形,突出了一往无前的气势。

      ◆人们举办赛事正是为了比比谁能真正赢得神灵的赐福。

      第一十四章神庙的艺术属性

      ◆能反映一个古老民族建筑艺术的,莫过于他们的神庙和王陵。

      ◆古希腊三种柱式

      ◆多利安式、爱奥尼亚式、科林斯式

      ◆朴素粗壮的多利安式尚未摆脱古风时期简单清晰的特点,颇有斯巴达人的行事风格——直爽、干练。

      ◆爱奥尼亚

      ◆柱式纤巧精致,有柱基,且柱身修长匀称,柱头呈旋涡状,屋檐上有浮雕装饰。

      ◆在爱奥尼亚风格的基础上,科林斯式增加了浓密的叶饰来美化柱头,它的形状仿若一口倒悬的大钟,覆盖着卷曲的嫩叶,好像这些叶子就是从石柱上萌发出来的,更加生动精致。

      第一十五章瓶瓶罐罐上的黑与红

      ◆那些彩绘的陶器

      ◆希腊人并不用它们插花,而是盛装葡萄酒或橄榄油

      ◆希腊瓶画主要分为黑绘风格和红绘风格两种

      ◆红绘因笔触细腻而更加生动活泼。

      ◆透视短缩法

      ◆ 5个脚趾画成一排小圆圈

      ◆白底瓶画更接近壁画,几乎仅用于丧葬祭祀。

      第一十六章第五课古罗马艺术:帝国气度

      ◆由希腊神庙得到启发,伊特鲁里亚的神庙相对低矮却更加粗壮,墙壁有厚实的壁礅,内部通常有三个连贯的厅堂和一个带柱廊的门厅。

      ◆慈爱而强壮的母狼,它形体坚实,颈部的毛发呈卷曲图案,仿佛被瞬间惊动而蓦然转头,竖起耳朵,十分警觉,令人不敢冒进。

      ◆西尔维娅在梦中与战神马尔斯相爱,生下一对孪生兄弟罗慕洛和雷莫。

      ◆母狼慈爱地衔起婴儿,并给他们哺乳。

      ◆但后来,罗慕洛私定城界,杀死了兄弟雷莫,并以自己的名字命名新城为罗马。

      第一十七章罗马人的公共场所

      ◆罗马人固然在武力上锐不可当,却也难得有着谦虚好学、崇尚文明的品质。

      ◆土石结构可谓是罗马人最突出的成就

      ◆在灰浆内混杂石块,这便是最早的混凝土。

      ◆拱是罗马建筑中最具特色的元素。

      ◆万神庙就是罗马拱形建筑的代表。

      ◆拱顶直径有44米,几乎相当于整个建筑的高度。走入大厅,会发现四面无窗,仰头却见顶部有一处圆形开口,直径约有9米,湛蓝的天空高高在上。随后发现,阳光从圆口倾泻而下,在大厅的地面与墙壁上流动闪烁,大理石柱泛着蓝色、紫色、橘色的纹理,在光线中静默而优雅,没有丝毫沉闷之感,宏伟中饱含和谐。

      ◆多利安式强壮而沉重,爱奥尼亚式优雅柔和,而科林斯式最为轻盈灵动

      ◆凯旋门则是纯粹用来宣传帝王权威的最佳典范。

      ◆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说:“一位建筑师‘应该是一位文人、一位技术熟练的制图者、一位数学家,熟悉科学思想,勤奋学习哲学,通晓音乐,了解医学,对于法律学者的意见有所见识,且熟悉天文学与天体理论。’”我们不知道这些条件是否合乎每一位建筑师,但毫无疑问,建筑设计不仅是艺术敏感性与工程能力的结合,还体现着精神的自由和敢于突破传统的创造力。

      第一十八章雕塑与权威

      ◆ “奥古斯都”的称号,意为“至圣至尊”

      ◆英雄形象告别裸体,意识到作为帝王的尊严

      ◆ 200年后,马可·奥勒留的骑马像诞生了,后来与奥古斯都雕像一起被视为罗马帝王像的双壁。

      ◆ “人生如此短促,就像流水一般,它的感觉朦胧、它的躯体弱不禁风、它的心灵不能安宁、它的前程难以捉摸、它的荣誉毫无保障。”这是奥勒留写在《沉思录》中的一段话

      ◆追求理想、优美和谐的希腊艺术已经让位于讲求实际、崇尚权威的罗马特色。

      第一十九章火山堆下的壁画

      ◆仿大理石的墙壁一直在罗马民居中延续着,但到了公元前80年左右,一种新的壁画风格风行起来。它不像第一风格那样追求高贵优雅,而是创造性地打破了房间四壁的界限,用视觉幻想在墙上制造出三维空间的效果。

      ◆罗马画家已经掌握了线性透视技巧

      ◆罗马人的审美品位变化很快

      ◆艺术家开始回归于平坦的墙面,着重描绘精致的线条与图案。

      ◆将整个墙壁涂成黑色,不能再细的圆柱,缀满珠宝的山墙构成整个壁画的精致框架,在黑色墙壁的正中,缩着一块小小的风景画,在深厚背景的映衬下,仿佛在半空飘浮,模糊而不真实,与第二种风格的明丽形成强烈的反差。

      ◆在《采花的少女》中,少女背向观者,脸微微侧向一边,素手拈花。从背景到人物衣饰,到鲜花的色彩都趋向淡泊素净,看不出喜悦,倒有几分肃穆和迷茫。

      第二十章第六课东方的传统

      ◆佛,即佛陀,意为“大彻大悟的人”。

      ◆婆罗门教没有修建寺庙的传统,也不需要塑造偶像。孔雀王朝时期的阿育王,是第一位致力于推广佛教的君王。

      ◆桑奇大舍利塔是佛祖的体现,极具宗教象征意味,同时又涵盖了复杂玄妙的奥义。半球形的坟冢象征着圆顶苍穹;顶部平台上立着一根长杆,象征世界之轴;长杆上有三层伞顶,代表“佛门三宝”——佛、法、僧。

      ◆佛陀主张过沉思默想的禅修生活

      ◆在早期佛教艺术中,佛陀本身只有象征性的表示——饰有花瓣的宝座上的□□。□□含义丰富,与太阳有关,象征着诞生、成熟、死亡与轮回,如阳光普照万物,泽被生灵。在佛教分化出小乘与大乘两派之后,人格化的佛陀形象才第一次出现。在贵霜王朝发行的金币上,佛陀头顶肉髻,长而垂肩,右手上举做安慰或赐福状,身着僧袍,头后有神圣的光晕环绕。

      ◆北方安详静穆的犍陀罗风格和南方阳刚写实的马图拉风格。

      ◆笈多王朝的阿旃陀石窟的壁画

      ◆画中的菩萨手持蓝莲花,头戴璎珞,双眉如弓,凝神注视,面容柔和,若有沉思。在他周围,有恩爱的贵族夫妻、有树林中的各种动物,内容充实,但没有拥挤杂乱之感,整幅画仿佛笼罩在圆满祥和的氛围之中。

      ◆搏斗、祈祷、欢庆、亲昵,画面时而残酷、时而温柔,一切形象呼之欲出,似乎整块岩石是为这幅画量身定制而来,堪称天作。

      第二十一章华夏之魂

      ◆温良恭俭让的处世原则在中国代代传承,自上而下讲求行为中正,合乎礼仪,由此带动了中国古代艺术走向一种端正优雅的和谐。

      ◆儒家思想关注社会人伦的外向功用,道家则注重个人精神的内在修养,两者不但没有对立排斥,反而能够兼收并蓄,共同构成中国文化的一种平衡体系。

      ◆那些轻巧的木梁在古代建筑师手下精妙得有如造化之物:屋顶倾斜,房檐翘出,木材横平竖直,相互嵌合。屋檐极宽,足以为墙面遮阳挡雨。梁柱结合处有精心雕饰的斗拱,既作为强化,也提升视觉美观效果。

      ◆禅宗主张修习禅定,简化繁琐仪式,以求灵光乍现的顿悟,与道家的思想观念非常接近。

      ◆与色彩艳丽、只擅长装饰的画工相比,文人偏爱墨色,规避浓墨重彩,将作画技巧与人文传统融合一处。他们擅长书法,掌握了生动有力的线条,字与字的结构力量,以及对整页的布局考量,作画技巧便从中而来。在纸墨之间,画家自如挥洒,没有硬性约束,也没有边框界限。山水画不连篇累牍地描绘风景实况,也不青睐因袭不变的景观模式,时而淡墨渲染、时而笔触凝重、时而模糊隐晦、时而微妙细腻。在画家笔下,山水自然呈现,传递着宇宙的真谛,达到天人合一的和谐境界。

      ◆儒者文雅、道家平和、僧人圆融,中国传统文化就在三者的融汇中趋向和谐,形成了与西方文明截然不同的东方精神。

      第二十二章日本印象:自然与浮世

      ◆在狭长伸展的岛国版图上,不同气候连续变幻,日本人对自然敏锐而丰富的感知似乎与生俱来,一旦得到启发和挖掘,他们浓厚的艺术气质便一发不可收了。

      ◆伴着无声的禅意,他们把佛像精心描绘于瓷器或宫墙上。青灯黄卷把世俗的幸福与痛苦一并隔离开来。在寺院绘画中,画面背景常为黑红两色,佛陀面容庄重,在孤寂与静默中散射出精神的光环。

      ◆沉睡心底的民族力量听到召唤,日本雕塑忽而展现出本土的武士道精神,粗暴而简练、单纯而紧张。

      ◆到17世纪,

      ◆寺院开始出现彩绘的高僧木像,庄严而不失协调,稳定中蕴含着深厚的力度。

      ◆ 《鸟兽人物戏画》以灵活的线条和单纯的素描手法将动物拟人化,传达出幽默讽刺的意味,被认为是日本漫画的起源。

      ◆鸟羽绘成为江户时代初期的典型画风,并成功开启了后来的浮世绘。

      ◆ “浮世”意指繁华靡丽而又虚无缥缈的尘世。

      ◆德川幕府时期,江户建立了游乐中心。

      ◆喜多川歌麻吕也以美人画闻名,他开创了“大首绘”,以半身胸像特写女性脸部,善于表现女性心理活动

      ◆柔畅的线条勾勒出女性文雅的体态,颇具古典气质,富有宁静而微妙的美感。

      ◆以葛饰北斋和安藤广重为代表的清新风景画。

      ◆北斋的构图别具一格,把视点降低,造成紧张惊险的气氛,传达出自然界的雄壮气势,同时也寄寓着一种抗争精神:人类固然渺小,却有乘风破浪之勇。

      ◆雨夜杜鹃、日暮白雪、清泉明月,这些意象加上朦胧的色彩、抒情的笔触,呈现出日本风景画中独有的情绪。

      ◆葛饰北斋自号“画狂人”

      第二十三章第七课□□世界的艺术

      ◆□□先知穆罕默德被拥戴为真主在人间的唯一使者,他口头传诵下来的教诲被编撰成书,这就是《古兰经》。

      ◆□□教艺术完全禁止神圣的偶像,他们反对神的人形化,所以清真寺没有神像雕塑和以神的形象为内容的壁画。

      ◆清真寺内部陈设简单,四面墙壁中有一面叫作“朝向墙”,墙上有一个中空的壁龛,叫作“米哈拉布”,指□□教圣地麦加的方向。旁边是一个简朴的讲坛,叫作“敏拜尔”,通常是用木头雕刻而成。有青草垫或灯芯草垫铺在地上,给□□提供一个干净的场地用来伫立诵经、鞠躬、跪拜,后来则改用羊毛毯。清真寺有多个相同的入口,由立柱分隔而成,方便信众的集散,也象征着所有□□在真主面前一律平等。

      ◆水景是□□建筑设计中的特色之一。

      ◆在每座清真寺的庭院里都有净身喷泉,泉水清凉,滋润着干涸的土地,也洗礼了虔诚的灵魂。按照□□教的传统,□□在进入祈祷厅之前,必须经过沐浴。同时,从建筑美学上看,喷泉既灵动又迷离,为整座清真寺增添了柔媚的韵致。

      ◆穹顶是半球形的,在底部略微收缩,以便遮住它的支撑点,沿着稳固而流畅的曲线向上,在顶端呈尖锥状,在高远的苍穹下颇有飞升之感,梦幻而神秘。塔尖遥遥指向天空,而□□礼拜时的诵经声就在那里回荡不息。

      ◆庭院连拱和大厅外墙装饰成蓝色、绿色、金色、粉色、黑色,宁静而不张扬。庭院由石板铺成,花园中的柠檬树、合欢树芳香四溢,而大理石水池中的喷水头在阳光中留下修长的影子,清澈池水波光流动,这一切都为清真寺笼罩了一层缥缈迷离的气氛。

      ◆特别是建筑师在墙上镶嵌了彩色玻璃窗,并在装饰时使用了反光的棱镜。明暗交织的光线中,仿佛有一座七彩的天堂。

      第二十四章装饰图案不留白

      ◆繁茂而精细的装饰在本质上的确服从于教义教训,但也让□□艺术家对局部细节产生热爱,并将他们独特的自然人文观念贯穿始终。

      ◆三大元素构成了□□装饰纹样的丰富变化:几何图形、植物纹样、阿拉伯文字图案。

      ◆□□人很讲究书法,因为文字具有神圣性

      ◆□□人认为,在装饰纹样的设计安排中留白是一种忌讳。所以,每处装饰的整个画面都会被填满各种纹样,几何图形、植物与文字之间又叠加、交叉,形成抽象、对称、连续、无限的□□装饰基调。

      ◆在建筑中,这种不留白的规范格外明显。凡是与墙壁有间隔的装饰性建筑,像清真寺的讲坛、栏杆、栅栏都刻上了繁复交织的线条,或镂刻成锯齿状的空格。这种规范也延伸到石膏板刻、细木镶嵌木刻、青铜板刻和金银板刻等艺术创作中。受此影响,四处蔓延的纹饰像一张巨大的挂毯笼罩了所有的墙壁,墙上的镶嵌画也同样瑰丽丰富,使抵达窗口的光线分解为一道道彩虹,映射在清真寺神圣的穹顶。交织的图纹越来越复杂,占领了周围的墙壁和天花板,在空中构成一幅梦幻般的风景,神秘的憧憬漫无边界。

      ◆奢侈品是皇家财富和权力的象征

      ◆具有强烈视觉效果的装饰图案与人性的复杂遥相呼应。狂迷、疑惑、泰然、苦恼,均以线条的倾斜、垂直、起伏、回转和平行加以表达。从激昂到消沉,从幻想到理性,从方块到圆形,从恣意的曲线到严密的几何形象,图案变化过渡自然,在无限延展的空间里谨慎描绘灵魂的细节。

      第三十四章达·芬奇的神秘与永恒

      ◆若不是兴趣广泛,性情浮躁,达·芬奇本应在科学研究上大有造诣。他拥有诸多雄伟的计划,却无法一一实践。即便如此,他还是成为了画家、雕塑家、建筑家、作家、数学家、医学家……总之,他学识广博、言辞善辩,拥有着非凡的智慧与才华。

      第三十七章第十一课绚料威尼斯

      ◆在这座四面环水的城市,湿壁画不易保存,油画因此得到发展。油画变化的光泽、丰富的色彩和多层细腻的肌理效果带给威尼斯画派一种精致的华美。而威尼斯画家对大自然的独特兴趣,也使一些宗教或神话题材的作品中增添了风景的描绘。

      ◆他们几乎相互对立:佛罗伦萨艺术家注重形体,威尼斯艺术家注重色彩;前者偏爱表现理性与哲学内涵,而后者则热爱生活,拥抱自然的诗意与俗世的欢愉。

      第三十八章不懈追求的提香

      ◆色彩不仅用来表现形象,也参与了微妙的构图。

      第三十九章最后的晚餐别开生面

      ◆他的个性正好与提香相反,性格善变、信仰火热、超脱世俗,是繁华的威尼斯中罕有的率真、疯狂,又充满悲怆感的画家。

      第五十九章第十八课印象主义:捕捉一瞬间

      ◆印象·日出》体现了印象主义的典型风格——速写特点——概括的、粗糙的线条,变化突然的色调,自发的速成的所见所感。莫奈以色彩来建构整幅作品,以蓝色和绿色烘托黄色和橘色;并从高处取景,略去前景和地平线。画中没有一样事物是清晰明了的实体,连景物的轮廓也消失了

      ◆现代性是暂时的,难以捕捉的,且偶然的

      第六十七章幻想与潜意识

      ◆符号可以是意识与无意识之间的纽带。

      第六十八章战后的多元世界

      ◆它使物体消失的动机不是为了美学目的,而美学也成为一种附属,真正重要的永远是在创作行动中所显露的事物。

      ◆沃霍尔并不寻求高妙的艺术手段,他正是利用整串复制来强化它们的庸俗效果,以此反映现代商业化社会中人们的空虚与迷惘。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