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1、第 11 章 ...

  •   山上鲜摘的笋最是味美可口,去壳之后露出白生生的嫩笋,先用清水浸泡,再焯水去涩,晾凉切块、切丝。

      小院里除了薛宁的话语声外,就只有“哒哒哒”菜刀碰案板的动静,安秀的心绪也渐渐平复下来。

      “大嫂若不教给我,我还一直当笋是涩口的。”安秀忽然开口,聊起了家里的闲事来,“娘早年在大户人家做工,转负责浣洗衣物,无论是绫罗绸缎、棉麻粗布,布性都十分精通,能洗得干净平整。娘就把这本领传给了我们姐妹,至于待人接物、做人做饭却一样也没教过。”

      宋安秀垂头低语:“赶明大嫂教我做菜吧,别的……也该学起来,可惜有些迟了。”

      宋安娴坐在一旁,看着二姐惊讶不已,继而欣喜起来,“不怕晚,我也跟着二姐一块学。”

      薛宁忽然开口:“火候差不多了,炖笋块该出锅了。”

      姐妹俩赶忙起身盛菜,摆桌吃饭。

      今日采来最多的就是青笋,旁的根本凑不足一盘菜。可安秀夸下海口,非得凑足三盘不可。便把竹笋一样两吃,做了清炖笋块和凉拌笋丝,再加上原本的熬白菜。

      此时已过午时,外边陆续有人扛着锄头上工,忽而有人探头问道:“做了三个菜,今日是要过大节?”

      “家常菜罢了,稍不留神多做了些。”宋安秀清亮的嗓音回响在小院中,心中是说不出的快活。

      李氏闻言低哼一声,可看着桌上的三样菜,到底是没有再说话。她倒也知道好赖高低,家中能吃得丰富些,她的面子上也是好看的。

      等到晚晌宋家父子回到家,瞧见桌上的三盘菜,也是惊讶的挑挑眉毛。

      宋安珩眼睛都亮了,赶忙放下书包坐在饭桌边,“今日怎的这样丰盛?”

      “今日我们三人上山去了。”薛宁抢先开口,免得老匹夫挑着错处数落女儿们。

      哪知宋同晋只点点头,并没开口训斥阻挠,反倒惹得薛宁抬眼看他。

      宋同晋顾不上旁的,率先动筷,直奔着凉拌笋丝而去。

      晚晌的菜同晌午时一样,味道倒是更好了些,火候也拿捏得更准。尤其是凉拌笋丝,即便只放了薄盐,仍是爽口鲜美。父子俩步行大半个时辰,正举着口干舌燥,一口笋丝下肚,只觉得开胃解乏。

      宋同晋难得缓和了语气:“往后再上山,叫你们大嫂陪着同去。”

      ……

      笑话,叫薛宁陪着每日上山,她这腿非报废不可。

      村里的大姑娘、小媳妇们每日出门劳作,上山劈柴采摘都安全得很,横竖出不了祸事。何况少了她这个拖后腿的,姐妹俩反倒省心不少,每日早晨出发,一点不耽误晌午做饭。

      反正宋同晋平时不在家,李氏也闷头躲在堂屋里,根本没人计较薛宁是否真的陪着同去了。

      薛宁每日教她们做菜,她是个嘴叼的,食材怎样处理最美味,心中最是门儿清。即便菜里只下咸盐,也比以前顺口美味了许多。

      这一日姐妹俩早早出门采摘,家中只剩下薛宁和李氏,临近晌午时院外有人叫门。

      薛宁推开屋门一瞧,就见院外站着主仆二人,打前头站着的主家一身体面行头,一瞧见薛宁就满脸的喜色。

      男子透过栅栏望向她,招招手道:“三妹。”

      薛宁猜想着,这应该就是她的娘家二哥薛昭平了,壮着胆子叫了声“二哥”。

      他长得阔脸周正、浓眉大眼,显得很是干练成熟。他身穿一身利落的短打,外头套着一件豆绿色的绸布短褙子,腰间配一条暗纹刺绣腰带,身后还跟着个十三四岁的小伙计。

      他似与原主十分熟稔,举止言辞间很是亲近。

      薛昭平看看她头上的伤,“爹娘惦记你呢,路上慢慢说,快走吧。”

      薛宁没再迟疑,同李氏打过招呼,就随着二哥往院外走。

      路边停着一辆拉货的板车,拉扯的是匹高头大马,上头还堆着半车的东西。

      薛昭平扶着她坐在车头里,自己则坐在另一侧驾车,小伙计四下查看一番,随即吆喝一声,马儿便应声而走。小伙计紧追几步,灵活地跳上车,坐在车尾看货押车。

      马车行出一小会儿,薛宁都不敢轻易搭话。

      薛家在书中戏份不多,薛宁不敢随意开口,生怕被看出是个西贝货。

      薛昭平纳闷地说道:“你这丫头,今日怎地话这样少?”

      小伙计是个会来事儿的,笑呵呵说道:“小姐有什么吩咐,只管招呼赵三儿就好。”

      看来原主在娘家是个话多的,八成也爱热闹。

      薛宁想通了这一茬,正要开口,就听薛二哥担忧道:“是埋怨我们没来探病?”

      薛宁不知怎样答对,索性低着头不说话。

      “不来也是为你好,刘老三的官司是大姐夫督办的,我们若来得勤了,难免被嚼舌根,到时白的也传成黑的。”

      他仔细瞧瞧薛宁头上的伤口,伤疤还明显,倒是已经长出新肉,瞧着妨害不大。

      “爹娘总念叨着你,这不赶巧幺凤的婚事定下来了,就赶紧叫我来接你。”

      薛宁理清了思路,点点头:“我懂,得避嫌。”

      薛家在当地也算有头有脸,又有亲戚在官府做事,确实是要避嫌的。况且她这些日子吃的汤药补药,都是药铺小厮直接送上门的,八成是娘家提前关照好的,不然那铁公鸡似的公婆可舍不得花这个冤枉钱。

      “正是这个理儿。”薛二哥露出喜色,“咱三妹越发懂事了。”

      薛宁见他神色平和,对自己也和颜悦色,胆子也渐渐大起来,主动问道:“这车东西是做什么的?”

      “三叔请亲戚们都过去,合计幺凤婚礼的事宜。我就提前采买了一些,算是帮幺凤添嫁妆的。”

      说完,他看看薛宁头上的伤,叹口气,“千万别留疤才好。”

      “伤口靠近发缝,倒是不太显眼。”

      薛昭平心里纳闷,三妹是家中最爱美的,怎么反倒不在意了。

      他只当是妹子遭了罪,心境变了,故意挑起新话题:“你可知与幺凤定亲的是哪个?”

      薛宁可禁不住细问,正乐得说些别的,“是谁啊?”

      “姓齐,也在县衙公干,正是上任刚满一年的那位主簿大人。”

      薛二哥打开了话匣子,兴致勃勃地说道,“说起来可真是桩美事,往后兴许还能提携咱大姐夫,可当真是结了一门好亲。”

      薛宁迟疑道:“齐主簿?”

      她对薛氏的娘家并没多做铺垫,更不可能写薛氏娘家的、三叔家的、堂妹的相公是何许人也。

      一时间她既心虚,又好奇。

      “齐文远今年二十有六,年纪轻轻便考上举人,很是年轻有为。虽说幺凤小他九岁,可老夫少妻倒也般配。”

      提起这位准堂妹夫,薛二哥话多得很:“且他一无婚史二无小妾,父母也不在身边。成婚后就小两口过日子,你说是不是美事?”

      薛宁不熟悉内情,只感慨:“若没有公婆在,那倒真是自在。”

      “可不是么,堂妹夫的家乡在邻省,一年到头碰不着面。”

      “只可惜,堂妹夫似乎无心再考。若他肯奋发向上,兴许还能搏个进士回来,那可就真的飞黄腾达了。”

      举人可做官吏,只可惜学历太低,若能再考个进士,登堂拜相也是有可能的。

      薛宁忍不住吐槽:“说得轻巧,进士是那么好考的?”

      薛昭平:“……倒也是。”

      博取功名如逆水行舟,岂止是“寒窗苦读”四个字就能概括的。即便考中秀才,也不过是万里行舟第一步而已。

      先秀才再举人,然后才是进士,一次不中就要屡屡应试,其中耗时、耗资之大,清贫百姓压根负担不起。登科及第更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全国学子里才选出三个。

      倘若真的考中,光是谢师宴、同窗宴就要办上几场,更要出席各种诗书酒会联络官场人情,否则仕途上无人提携,考中了也是白搭。

      是以寒门难出贵子,若没有银钱铺路,如何能平步青云?

      薛宁不由得想到宋安珩来,也难怪公婆抠抠索索,还总想着昧下原主的陪嫁,科举实在是个无底洞啊。

      薛昭平仰手抽了一鞭,马儿打着响鼻小跑起来,“咱们先去集市,买猪肉送给三叔。”
note作者有话说
第11章 第 11 章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