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6、庶务 ...

  •   三月中旬,黛玉用了一个半月的时间,通读了本草经草部,认识几百种草药,天气也暖和了。
      如海见黛玉持之以恒,不像玩儿,便正式拜托许老夫子,让黛玉给许老夫子行了拜师礼。

      黛玉拜师后,第一件事就是请教有关食补药膳的问题。
      通过这些日子观察,黛玉发现父亲不仅身体瘦弱,还气促,失眠,稍微动弹,就会满头虚汗。
      父亲才满四十岁,正值壮年,这不正常!

      前世父亲早逝,或许就是从这个时候落下的病根儿。
      黛玉揪心不已,这才着急拜师请教。

      许老夫子没想到黛玉一个六岁的孩子,竟然这般懂事,知道关心父亲。心里对黛玉在怜惜之余,多了几分疼爱。

      他告诉黛玉:“老爷身子虽然不强健,眼下并无大碍,不过操劳过甚,营养不足而已,无需用药,只要饮食调补即可。不过,据老夫所知,老爷不仅不食荤腥,就连人参燕窝粥也不吃了,这可是不成啊。”
      黛玉闻言心中一阵懊恼,她太粗心了。父亲每日早餐都吩咐厨房替她熬一盏燕窝粥,她以为父亲一样都用了。

      黛玉决定亲自照料父亲的饮食。
      这日,黛玉清晨来给父亲请安的时候,替父亲泡一杯参茶。如海勉强用了。
      傍晚,黛玉又送来一盏燕窝粥。
      如海道:“爹爹不爱这个腥味!”
      黛玉便道:“爹爹不吃,玉儿也不吃!”

      如海闻仅剩一点血脉,哪里肯让她亏着,忙着劝慰:“胡闹,你这身子才刚有点起色!”
      黛玉一脸天真:“爹爹,可是家计艰难?”

      如海失笑:“这怎么会呢?不说咱们家四世列侯的积蓄,就是为父的俸禄,也足够咱们父女吃喝。小孩子家家瞎操心!”

      黛玉问道:“既是不缺银两,父亲身子虚弱,为何不调养呢?”说话间眼中有了湿润:“父亲要替母亲守孝,不吃燕窝人参,女儿身为子女怎能不尽人子之孝?明儿起,女儿也不吃养荣丸,燕窝也停了吧。”

      如海闻言哪里不知,黛玉这是一片纯孝之心。
      林如海眼窝一热,幼女竟在一夕之间懂事了!

      如海的心瞬间软成了一滩水,很怕黛玉执拗,端了燕窝粥向女儿笑:“为父不吃燕窝,并非为守孝,不过这些日子胃口不好,闻着燕窝腥,这会子闻着这燕窝似乎不是那么难受,我尝尝看。”

      如海说话蹙眉吃了一口,半晌,颔首品味道:“嗯,许老夫子的汤药不错,我这胃口确乎好多了。”

      黛玉可不是真的六岁幼童,心知父亲这是胡编乱造说瞎话呢,却是顾作懵懂:“却是这样,不过,爹爹真好了吗?要不要让许老夫子再瞧瞧?”

      如海生恐黛玉戳破自己的谎言,自己父亲的威严何在呢?他忙着摆手:“不用不用,已然好多了。许老夫子说了,治疗胃病养为上!”

      黛玉闻言顺着父亲之言顺杆溜:“这倒是巧极了,这人参茶燕窝粥,都是女儿请教了许老夫子开出的菜谱呢。许老夫子说了,父亲茹素,隔三差五吃些人参燕窝对健康有好处。”

      六岁的幼童竟然为了自己的身体担忧,如海心里瞬间温暖如春,把丧妻失子之痛冲减一半。

      黛玉则趁着这个机会掌管了厨房,全面掌管父亲的饮食。黛玉请教许老夫子之后,按照父亲的身体状况,列出菜谱,制了水牌子。

      黛玉除了要求厨房按照水牌子做菜,还要求厨房每日采买的蔬菜,必须先给自己过眼之后才能下锅。
      黛玉倒不是怕厨房贪污了银子,而是为了确保蔬菜的新鲜。

      为了替父亲补身子,黛玉隔三差五就会亲自替父亲做一回羹汤。
      许老夫子说鲫鱼最是滋补且不油腻。黛玉便让人买回活蹦乱跳的新鲜鲫鱼,让人收拾好了腌制出来熬汤。

      熬汤的时候,黛玉带着翠鸣雪雁两个守着,须臾不许离人。熬出了乳白的汤汁再过滤,去掉鱼肉作料,只留下鱼汤冒充白菜汤。
      又用鸡汤做出荣府的名菜茄鲞,又用鸡蛋白调制面粉做出没有蛋黄的葱油饼,或是面片汤。

      总之,黛玉想方设法替父亲林如海增加营养。
      许老夫子说了,吃药不如食补。嘴壮,身体自然壮实。
      林如海的身体犹如竹竿一般瘦削,黛玉倒不奢望父亲一日吃成胖子,只求父亲不要熬坏了根基。

      这且不是黛玉不孝顺母亲,黛玉以为保住了林家的根本,母亲的香火祭祀才会源源不绝,一旦林家绝嗣,贾府连个活人也磋磨,难道会祭祀一个没有用处的姑奶奶?

      却说如海,他活了半辈子,哪里会尝不出来鱼汤与鸡汤鸡蛋的味道?
      不过,为了成全女儿一片孝心,如海并不戳穿,心里暗暗却对发妻贾敏说一声抱歉!

      在黛玉的一再坚持下,如海吩咐林管家放手让黛玉管理厨房,他以为黛玉言之有理,姑娘家迟早要出门子,将来过日子必定要操持家务,主持中馈,学习管理庶务很有必要。

      如海不知道,黛玉想要学习庶务,并非为了将来嫁人生子,乃是为了父亲的健康。眼下在黛玉心里只有一件事情,那就是确保父亲的身心健康。

      黛玉心里有个心结,她怀疑父亲早逝乃是人祸,所以她再是不喜欢繁琐的家务,也要把厨房抓在手里,确保父亲被府里的小人谋害。

      如海这人很有城府,并非女儿所想那般不设防,林家的篱笆墙其实扎得很严实。
      自从贾敏过世,一些人以为机会到了,各种的巧立名目给林家塞人。最方便的途径就是女人。
      如海才四十岁,在男人,在官场都是黄金时段,所以,自从入好从苏州回来,各色各样的女人被以各色的理由塞进来了。

      从前这些琐事都是贾敏处理,贾敏处事圆滑,如海从来不操心。
      如今没了女主人,如海只得亲自上手。他也不能太拂同僚的面子。便想了一个法子,不管是上官赏赐,还是同僚赠送的小家碧玉还是扬州瘦马。

      如海都是一个法子处理,绝对不让这些瘦马不在家里过夜,有搞怪的机会。他一律都让人把这次些人拘押在前院。
      一般都是在美人到手,如海就各种巧立名目请客送礼。转手之间就把张三赠送的瘦马,赠送给李四,再把李四赠送的瘦马转赠给张三。
      如此倒来倒去,人情领了又还了,片叶不沾身。

      那些个同僚、盐商,自以为抓住了如海的弱点,孰料如海油盐不进,一个个暗地里咬牙切齿:盐道衙门安钉子,怎么就这么艰难?

      不过,如海扯着守孝的幌子,甄家为首的官老爷们再是不甘,也不好强拉硬拽硬上弓!
      这中间牵扯着京都两座公府呢。
      那些想要拖如海下水之人,也只得暂时打消了念头。

      如海因此倒赢得了江南一方贵妇的爱戴,都道贾敏福薄,林探花真正是个情深义重金龟婿也!

      这些事情黛玉当然不知道。
      黛玉这段时间,正在秒孜孜不倦认读草药,背诵百草经,学习打理家务,照顾父亲的饮食起居,忙忙碌碌,倒是无暇伤春悲秋。

      又因为活了两辈子心智成熟,黛玉逐渐走出了丧母的悲哀。她按照自己的理解,朝着挽救家族的目标,不懈的努力着。

      三月初,江南一夜倒春,忽然下起鹅毛大的桃花雪。
      这一下就是七天七夜,地上存了足足一尺厚。
      小孩子觉得好玩,大人们却愁死了。地里上冻,不仅冬麦麦穗全部冻死了,刚刚出苗的谷种几乎全部坏死。

      春季的小麦几乎颗粒无收。稻种又冻死了,虽然可以补种,必定要减产,秋季收成堪忧。
      原本有些百姓家开春厚已经在吃野菜充饥,眼巴巴看着麦收救命。
      如今这般,许许多多百姓陷入绝望之中!

      一场大雪,不光让百姓陷入绝望,那些州县的官老爷们也是措手不及。
      扬州府知府大人盯着各地奏报,心沉谷底。
      春季绝收,唯一希望就是赶紧抢种稻谷,力争不要饿死人。

      无论是真心为民的好官,还是千里做官为钱财的贪官,心里都慌神了。
      一旦饿死了百姓,别说政绩,他们的乌纱帽也将不保!

      知府衙门召集辖下官员议事。
      林如海虽然是专管盐茶,只是他身在扬州不能置身事外。接到信函,匆匆留下口信,就去了府衙议事。

      知府杜大人交代两件事,一件事就是筹集稻种马上补种。
      第二件,开仓放粮。
      召集官员就是为了落实这两件事情。

      开仓放粮需要朝廷的圣旨,知府写下奏章,众官员签名。
      补种这事则需要州县官员解决,只是每年官府发放的稻种都有定数,各州县基本没有剩余,必须另外购买。

      之后针对稻种的购买,州县的老爷们各种推诿。
      杜知府顿时恼了:“甭管如何,就是砸锅卖铁,也得马上买回稻种组织百姓补种,”
note作者有话说
第6章 庶务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