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61、尾声 ...

  •   杨鸿生没有在加拿大定居,他不习惯国外的生活,最大的关口是语言不通,周围的华人大多讲广东话和福建话,出了家门找不到人聊天。其次是吃,尽管厨师已尽量按江浙口味来做,但原料不是那个原料,再怎么折腾还是不对。
      兄弟相聚两年,杨鸿生坚决要求回家,年纪大了,还是呆在土生土长的地方最舒适,而且国内有自己的骨肉至亲-大外孙女大了,小外孙女和孙女先后出生。杨鸿生听杨廷薇说,姐姐生了女儿后,没人帮忙,瘦得不像刚生过孩子。
      杨廷薇愤愤然,“那个死老太婆,阿姐刚怀上,她说要帮忙带孩子,住进去抢着吃姐夫烧的好饭好菜。眼看阿姐要生了,她打了个大包说回老家溜之大吉。阿姐家小人三个月了,死老太婆还没回来,倒是根根的老娘自告奋勇送了两次汤水。”
      杨鸿生一边阻止小女儿骂人,一边恨不得立时三刻飞回去。念头一起,他再也呆不住,这里的天空再蓝房子再美,都是异国他乡,梅城的青山绿水再蒙尘,也是自己生长的土地。
      杨鸿书阻止不了弟弟。
      后来杨鸿生又出过几次国,但每次都只住了半年。
      1988年三月倒春寒,杨鸿生在给津津买早点时哮喘发作,并发心肌梗塞,在医院抢救无效,永远离开了儿女。葛成霖比他走得早,离休退下来,在疗养期间突发脑溢血,当晚逝世。
      沈根根气得眼泪汪汪,“有钱的全死掉了,剩下的全是吃白饭的。”他指的是自己的老娘和葛斯熙的母亲。“津津,以后爸爸想出国玩的话,只能靠你了,你要好好学习。”可沈津从三好学生退为品学兼优,初中期间是普通中等生,接着在普通高中混过了高考,最后托关系进了商场做收银员。
      杨廷榕和葛斯熙的女儿,葛昉,小时候去阿姨家做客。表姐打开客厅里柜子,崭新的扑克牌淌了一地,“我爸爸和朋友玩□□,每局都要用新牌,我家的牌多得数不清。” 葛昉叹为观止,回家告诉母亲,“妈妈,姨夫家有数不清的牌。表姐说姨夫手气不好的时候,阿姨上场帮他打。”
      杨廷榕至今仍记得葛斯熙的大姐夫妻俩欠下一屁股赌债的事,吓得赶紧找妹妹谈这件事,“再收不住手,我打电话通知派出所来捉赌。”
      有杨廷榕把话放在那,沈根根和杨廷薇不敢再玩□□。眼看姐姐两个结拜姐妹做生意越做越顺,他俩办了停薪留职,拉了两车皮针织衣物,走南闯北也当起了买卖人。沈津被放在奶奶家,进入高中学习无味,她时不时买张火车票跑去看父母,顺便在外面玩上一圈。
      葛斯熙的外甥们,老二老三……老小,一个个来到梅城。有次老大媳妇被老大打断了鼻梁骨,身上受的伤,躺了三个月才养好,葛斯熙和杨廷榕作为长辈,出面把老大狠狠训了场,从此后才没这种事。有次有个厂长的女儿看上了老二,不管老二在老家已经娶亲的现实,要和他追求真爱。葛斯熙和杨廷榕,跟两人谈话强调人活着所需承担的责任,如同唐僧念经般把真爱给讲没了。再有次老三和女朋友未婚先孕,葛斯熙和杨廷榕作为老三在梅城的唯二长辈,被计生办请到办公室,“什么时候人来,什么时候放你们回去。”最终老三答应把户口迁到口袋里,舅舅舅妈才被放回家。
      然而这么鲜蹦活跳的外甥们,随着时光流逝也迈入中年。老大跑运输,被抢劫过,挨了几十刀靠装死活了下来,却在某次出长途时被集装箱车追尾伤重而死。老二开了家电维修部,安定地胖起来。老三和女朋友连生了几个女儿,生到儿子才去领结婚证,在上海郊区开了家五金厂,买了房子落了户。
      有南巡讲话给老百姓打气,等葛斯熙和杨廷榕从事业和家庭的忙碌中抬起头来,惊讶地发现,周围的亲友居然都在做生意。季东海和钱贵芳做的是大生意,季东海的服装加工点已经变成了有自己牌子的千把人的大厂;钱贵芳的厂专门做床上用品,因为不像国营老厂尾大不掉,小个体经济灵活机动,她质量关又抓得紧,渐次取而代之,成为市场上数得着名次的产品。蒋国欢和王拥军为了照顾儿子,一直没进厂当正式工。等小女儿降生后,他俩一狠心,干脆盘了家小店面卖早点,馄饨团子面条。每天凌晨三点起,下午一点休,时间一长小蒋点心成为小区和学校的地标性早餐点。
      季东海和钱贵芳的儿子季再洲,蒋国欢和王拥军的小女儿蒋琼,生日只差一天。两家忍不住约定将来做儿女亲家,本以为大人有这个心,到时成不成还得看孩子。谁知季再洲和蒋琼从小就相处融洽,约定大学毕业后结婚,两家大人自然乐见其成,高高兴兴办喜事。
      葛斯熙和杨廷榕带着女儿去吃喜酒。
      葛昉开车,按照父亲的指点,花了二十几分钟开到一处别墅群,“是哪家?”她是城里孩子,去农村吃过几次喜酒,知道办在家里会格外热闹。但小区里十分安静,不像办酒的样子。杨廷榕时常去镇医院开刀,习惯在车上抓紧时间养神,此时闻言睁开眼,“多兜会,门上有喜字的多半就是了。”
      才转到第三排,杨廷榕眼尖,看见前方聊得起劲的两个人,正是田增元和季东海,“到了。”
      车子缓缓靠边,季东海早已迎在一边,“我说派车子接你们,你们偏要自己来,地方好找不?” 葛昉对东海叔印象很深,在她小时候这位叔叔年底常到她家蹭饭,贵芳阿姨嫁给他后,他来得少了。后来他和贵芳阿姨忙厂里的事,再洲在城里读书,不是住蒋家,就是住她家,两位大忙人每种玩具都是一买同样的三份,她和蒋琼沾光玩了不少新奇东西。等她高考完,东海叔非要送辆小车给她,被杨廷榕叫停,“季东海,咱们的孩子不缺物质,让他们尝尝靠自己双手创造财富的滋味。”
      东海叔摸着头笑,“晓得,我这不是只送给昉昉吗,再洲要想有,到厂里来打工。”他是想谢老朋友的教子之功。生意伙伴中儿女不成器的多了,再洲又勤奋又肯吃苦,得感谢葛斯熙和杨廷榕教育得好。
      也是这样一来,葛斯熙才想到家里是该买辆车。他在局里上班,家离杨廷榕工作的医院只有五分钟路,所以没对这项上心。既然动了念,一家三口去学车,毕竟葛昉小青年学得快,她在家她便做司机。
      喜酒办在厂里,有专业的婚庆礼仪公司负责,老一辈只需聚在一起聊天。葛昉跟着杨廷榕坐在厅里,贵芳妈一个劲朝她手里塞零食,“吃啊多吃点。” 葛昉剥了颗瑞士莲黑巧夹心塞在嘴里,笑眯眯地听她们说话,不留神被大家说到了自己身上。她赶紧表态,“我现在过得很舒服,职位升得快,回家有现成饭菜,不急于结婚。”
      贵芳妈笑道,“不是催你,遇到好的就要下手。结婚不一定影响事业,你看你爸的后勤部长做得多好。”杨廷榕也笑,葛斯熙几十年说到做到,对她的支持没话讲。
      梅城的习俗中午接新娘,下午一点左右车队缓缓驶进小区,贵芳妈和钱贵芳连忙进厨房下汤圆,讨口彩的意思,要自家人下,在场的都要吃。
      新郎新娘去新房坐床,葛昉陪着杨廷榕给寄外婆帮忙,从厨房把一碗碗汤圆端到伴郎伴娘手里。客厅的电视机开着,有人在议论,“孙抗美怎么好久没上中央台新闻了,不是被双规了吧?”“你还不知道?说他有男女关系问题,被处分了,有人说他已经自杀了。”
      “别乱讲,他是梅城人,他妈的家离我家只隔一条巷子,前阵子还看见他在散步。”
      “他从国外回来了?”
      “他那种没什么根基的,一旦站错队就完了,再加上自身不怎么检点,被人抓牢把柄。事情闹出来离婚了,女儿跟女方,留在北京。年纪也有了,不可能东山再起,不回来养老做啥呢。”
      “啊呀我们不要提他了,今天我还是头一次坐凯迪拉克,男家派头挺大的。听说光礼仪公司的费用就要18万,送给女家的聘礼别的不说,一条钻石项链十几万,一辆车五十几万,喜酒还有来宾抽奖,弄得像开年会。”
      “季再洲父母各有家上市公司,不大办怎么对得起独生子。”
      “平常季再洲在学校不声不响,我还以为他是穷人家出来的苦读书,成绩好,假期也不出来玩,总是在打工。没想到家里这么有钱,女家寻到了好女婿。”
      伴娘听不下去,“不要乱说,女家也不是普通人家,小蒋放心早餐听说过没有?全城的放心早餐就是她家专营的。”
      “蒋家也是独生女?”
      “还有个阿哥。呶,舅爷在那里。”
      “听说只有初中毕业?”
      “初中毕业怕什么,长相好,待人和气,做事井井有条。可惜年纪比我们大太多,早已结婚,否则倒是好对象。那边那位是他太太,挺漂亮的,小时候生过小儿麻痹症,不走路看不出来。”
      嘭啪!嘭啪!
      爆竹声响,新郎新娘又该出发去喜宴了,百子鞭的连声脆响中祝辞声声,“佳偶天成,花好月圆,早生贵子,……”
note作者有话说
第61章 尾声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